2024年5月17日至19日,第一届“数字传播与媒介中国”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红楼会议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出版发行研究》《传媒观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社会科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主办,苏州大学传媒学院、苏州大学期刊中心承办。围绕“数智时代的传播:人机共生、平台社会与国家治理”的主题,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新闻传播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二次文献机构负责人、“数字传播与媒介中国”学术共同体代表、友刊嘉宾、获奖学者及各校师生120余人参加会议。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孝峰,人文社科处处长陈一出席会议。
开幕式阶段
开幕式由苏州大学期刊中心主任江波主持。
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孝峰代表苏州大学致欢迎辞。他向来宾介绍了苏州大学及苏州大学期刊中心的历史底蕴与发展近况。他指出,在全球性媒介与传播形态的变革和重构中,我国传播学研究始终立足本土实践经验,深度把握智媒时代的传播特征本质。他期待本次会议能够形成一批前瞻性、开创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助力智媒时代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行稳致远。
《南京社会科学》副总编虞淑娟代表“数字传播与媒介中国”学术共同体致辞。她回顾了学术共同体为此次会议进行的精心的筹备工作和严格的征稿选稿过程,并向参与征文的作者、莅临指导的学科专家、与会师生和承办方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陈龙代表承办方致辞。他阐释了“数字传播与媒介中国”这一主题的意义。他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数字传播的第一试验场,数字传播和媒介生产所呈现的多元共生的态势是值得研究者反思和警惕的。
主旨报告阶段
主旨报告由《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陈永森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教授邓建国、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副院长胡翼青、深圳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常江、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陈龙作主旨报告。
彭兰指出,意向性、创造力、专业性是主体性守护的三个关键,研究者应当思考人在技术应用中需要怎样的德性以及如何在选择技术的发展方向与方式时保持理性与自律。
彭兰作题为“界限的漂移与主体性的守护”的主旨报告
张洪忠认为,大模型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传播学科必须抓住信息流、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张洪忠作题为“AI大模型应用对传播学的影响”的主旨报告
邓建国指出,随着第二亲身传播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正同时朝着“更加虚拟”和“更加具身”两个方向深化,研究者应着力考察“文化”对AI、人机传播的影响。
邓建国作题为“机器何以聪明?传播如何研究?”的主旨报告
胡翼青认为,从界面和基础设施两种不同视角看待媒介物造成了媒介研究领域内诸多的二元对立,建构统一媒介理论的关键在于探究当下界面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关系。
胡翼青作题为“理解媒介的二元视角:界面与基础设施”的主旨报告
常江阐释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介生态情况,并介绍了人类行动者重申文化主体性的几条途径。
常江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后人类状况与后媒介行动”的主旨报告
陈龙从本质上剖析了社会的再结构化,指出传播变革的趋势是回归社交属性,应从人文关怀的视角进行价值反思与价值纠偏。
陈龙作题为“技术迭代的非稳定性结构对当代媒介文化的影响”的主旨报告
分论坛会议阶段
分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新闻传播学科组主编马婧、《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对外传播中心副主任王建峰、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副社长陈吉主持。
王瑾、宗雅宁、秦红雨、魏俊斌、申琦、刘铮、吴瑛、王梦瑶、张兵杰等18位获奖论文作者围绕“人工智能的未来图景与挑战”“平台社会与治理研究”“智能时代的情感与跨文化传播”这三大主题进行学术汇报。
《出版发行研究》编辑郭佳宁、《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编张冠文、《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编戴利朝、《中州学刊》副编审李娜、广州大学黄埔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春雷、《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林春香、《传媒观察》副主编贾梦雨、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张健等15位专家对发言进行了一一点评。
闭幕式阶段
闭幕式由《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编戴利朝主持。
苏州大学期刊中心主任江波进行了总结发言。江波向专家学者、期刊与二次文献代表、与会作者和会务组致谢。他指出,本次会议是传媒学术界和期刊界的一项共同行动,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实践,更应当面向未来、薪火相传,真正地做到基业长青。
会后,主办单位还举行了“数字传播与媒介中国”学术共同体工作会谈。会谈总结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的经验,回顾了加入共同体后刊物的发展,并对未来工作做出了规划和展望。9家期刊的代表一致认为,需要从不同维度增强对共同体的认同,提高内部凝聚力,提升学术辐射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术期刊提出的“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的殷切嘱托,为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尽心尽力。
主办单位(按拼音字母排序):
《出版发行研究》
《传媒观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社会科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州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