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万众期待的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大莲花”体育场内成功举行。在虚拟技术与实景演出的和谐相融中,一场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的开幕式惊艳亮相。“虚拟技术用得最强”“用科技手段呈现中华文化最完美”等多方赞誉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巧思?开幕式后,主创团队进行了揭秘。
如果在屏幕前收看这场开幕式,观众不难发现,继北京冬奥会虚拟现实(AR)中国结“刷新”大型赛事开幕式视觉呈现后,本届亚运会开幕式上应用更为丰富成熟的AR技术,与体育元素、亚运氛围及中华文化相融相合,呈现给全亚洲一场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介绍:“这次我们杭州亚运会开幕式AR技术用得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都多。开幕式正式开始前转播镜头中钱塘江上的‘亚洲’英文字样,到穹顶中的篮球排球,再到代表数字火炬手的‘数字人’飞跃现场……”不少业内人士称赞:“这是AR技术用得最丰富的一次,也是最强的一次。”
开幕式上《弄潮涛头立》中使用的3D双威亚技术,是首次在大型活动中亮相。“3D双威亚不等同于两个3D威亚叠加,它的编排程序在技术难度上翻倍增长。演员控制要与风速、温度和地屏配合,演员在空中要达到没有任何借力点的平衡。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难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执行导演孟可介绍。
“这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沙晓岚提到,开幕式“拱宸桥”连接古今、“万里尚为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呈现、创新数实结合的点火方式等,是中华文明特性等体现,更是开幕式中激发国人文化自信的原因所在。
特派记者 姚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