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数字引领、技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江苏青年技能周在盐城举行。活动集中呈现江苏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数字技能发展、技工院校办学治校成果,为政、校、行、企多方搭建互动交流、学习借鉴的广阔平台,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顾潮在江苏青年技能周上表示,希望在继续坚持服务企业产业、促进就业创业,聚焦就业友好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培养大规模高素质技能人才,充分展现数字经济时代的技能魅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近年来,江苏聚焦现代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厚培高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沃土。目前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75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975人,全省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29.8%。为让技工院校学生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记者获悉,江苏率先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一体化教学场地2506个,一体化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47.3%。
“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到现在的工学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离不开校企合作,在师资与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的教师要进入企业实践,同样要把企业专家请到课堂上,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盐城技师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春说。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李双深有感触,他在校内就可以接触到许多汽车品牌最新车型,也经常与品牌商保持长效沟通。“能够在校内与企业、市场接轨,这让我对于毕业后的就业有了很好的规划,目前已有品牌商希望我能够在毕业后进入其4S店工作。”
技能周期间,活动集中展示江苏青年的数字思维、数字技能、数字创造的成果。在数字技能展区,盐城技师学院数字技能专业带来了无人机表演、华人运通高合智能网联汽车展示、工业机器人写字、VR动感单车心理调适设备等技工院校独有的技能展示。不少参观者表示,学校里能看到各大厂商最前沿的技术和设备,很是惊喜。
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建模、数据仿真是数字技能的核心能力,近年来,校企合作为工学一体化注入“新动能”。在技能周期间的专家讲座环节,就数字技能如何赋能技工教育,专家们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为江苏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清东提出目前数字技能培养面临传统教师数字技能知识更新困难、数字技术和工具迭代快、缺少专业对应企业场景的数据及案例、数字技能实训室建设受重视程度低等困难,技工院校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改善、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开发、线上及线下教学和实训等,能够激活学生们数字技术敏感性,是助推数字技能发展的引擎。
为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衔接,2022年9月,江苏徐工集团与徐州市总工会、徐工技师学院联手打造徐州工匠学院。这种定制培养模式下,徐州工匠学院每年能将近2000名技能生手培养成具备中、高级工或技师水平的“准工匠”。江苏还推动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2021年底,常州技师学院产教融合园二期建成投用,学院引进先进制造业企业16家,完成学生实训近万人次。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技工院校与1830家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1567个,校企无缝对接培养学生8.1万人。张春告诉记者:“在校企合作中,盐城技师学院每个专业都与一个大型企业合作,共同组织招生宣传、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确定课程内容、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和共同进行学生评价等,为社会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