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记者从江苏省人社厅召开的全省人社系统人才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江苏拟用三年左右实施“十十百千万”人才计划,在人才招引、人才培养、人才攻关、人才评价、人才服务等方面“谋新招”“亮硬招”,打响做实十大品牌,建成用好百强载体,培育选拔千名以上领军人才,培养造就万名以上高技术技能人才。
省人社厅厅长张彤表示,召开全省人社系统人才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我们将充分发挥江苏拥有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全面落实涉及人社部门的各项任务,积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更好服务科技自立自强。
吸引更多人才留苏来苏
根据“十百千万”人才计划,江苏将聚焦高校毕业生,加强就业政策与各地毕业生落户政策以及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人才政策的一体联动,实行就业参保登记与医保、公积金等业务并联办理,解决好毕业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开发不少于10万个政策性岗位,协同市场化机构筹集发布不少于10万个月薪在6000元以上的高质量社会化岗位,全方位募集不少于10万个科研类、管理类、社会服务类就业见习岗位,多渠道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此外,江苏还将加大海外优秀人才引进力度。以“留学有成,回国创成”为主题,举办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活动和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强化人才与项目、金融、专业机构的对接,打造一批留创园服务创新案例,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落户江苏创新创业。
让技能人才“多”起来
“十百千万”人才计划显示,江苏将以建设“技能江苏”、培养“江苏工匠”为牵引,探索在设区市建设技能型社会试点,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技能型企业,将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纳入各地人才引进目录。推动技工院校与先进制造业企业深度合作,打造30个以上产教融合特色专业群,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力争到“十四五”时期末,使全省技能人才总量稳定在1450万人以上,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稳定在500万人以上,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
探索“工程师+技师”团队合作模式
记者了解到,省人社厅将融合技术技能资源优势,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鼓励支持江苏工匠、首席技师、技能大师等优秀高技能人才,开发技能训练示教课程,领办“专精特新”技能大师工作室,聚焦绝招、绝技、绝活,在生产一线培养能工巧匠。对取得重大成效的个人,优先推荐参评江苏技能大奖、卓越工程师、卓越技师等荣誉。对获得省级认定的科技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授权发明专利等,作为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职业技能等级(职业资格)晋升的重要参考。
人才评价工程“破四唯”“立新标”
记者注意到,根据“十百千万”人才计划,我省将允许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人才直接申报高级职称,建立龙头企业评价与政府职称评价互认机制。推动职称专业设置、评价标准、评价资源开发与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发展相适应。此外,支持企业推行“车间+考场”互动评价模式,指导企业依据职工工作业绩、技艺革新、传技带徒等技能贡献,破格晋升或直接认定相应职业技能等级。支持各地围绕新业态、劳务品牌、地方特色产业等,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在使用激励贯通方面,赋予优秀人才培养基地载体行使人才计划项目举荐权。在省“双创计划”、“333工程”、国“特贴”、省“突贡”等重点人才项目中单列高技能人才类别,适当加大技能人才入选比例。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