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地球历史有45亿年,每一个物种的生命平均大概300-400万年。人类在整个地质历史中是很短暂的。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生活,享受生命过程,感受生命之美。”中国科学院院士戎嘉余寄语青少年。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为“点亮精神火炬” “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在5·30来临之际,在江苏生活、工作的院士们激励青少年,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要努力生活,全力以赴,坚持梦想、不断前行。
戎嘉余是享誉世界的地质古生物专家,他一直从事四亿年前后海洋无脊椎动物腕足类的系统分类、群落生态和生物地理及相关地层学与古地理学研究。“我研究的腕足动物距今数亿年,从对古生物学的研究中,感悟到生命的力量和意义。”戎嘉余感受到,每种生物的生命需要都和环境密切相关,这里面一定会有竞争,但竞争不一定要以消灭对方为前提,作为大自然生命界的一份子,要追求生命和生命之间的融洽共存。
戎嘉余说,对生命演化历史的自然观要有准确的认识。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不同的生命物种在大环境里互相扶持、共同生存的反映。他启迪青少年要学会共存、注重合作,才能共同进步。我们在不同的小环境中成长,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自律、淡定,不好高骛远、自以为是,也不焦虑浮躁,一味求快,否则“欲速则不达”,难随人愿。
“在任何比赛中,冠军都只有一个人。我们青少年有能力的,应当努力作为,争夺冠军;但绝大多数人更应看重这个有意义或有趣味的过程,而不是眼睛只盯着奖杯。”戎嘉余说,从45亿年地质历史长河的眼光去看问题,每个人的生命只是一刹那,我们应该享受生命过程,体验生命美好,珍惜人生,爱护社会,用心生活,天天快乐,不碌碌无为虚度年华。
那么如何来感受生命的美好?戎嘉余说,我们每个人的禀赋和爱好都不一样的,譬如,有些人喜欢物理或者数学,有些人喜欢绘画或者音乐,有些人喜欢跑步或者打球,还有一些人喜欢追求新奇的东西,有些人的动手能力超乎寻常。他鼓励青少年要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看准目标后,要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舍,坚毅前行,在所专注的学科、领域里发光发热。我们努力过了,就要顺其自然,享受生命过程,感受生命之美,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王逸男 冯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