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张宣) 7月24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椰风习习。距离海边约千米的发射平台上,高大挺拔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直指苍穹,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首个太空实验舱。
据悉,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第三次发射,该型火箭系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主要承担着我国空间站舱段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火箭全长约53.7米,芯一级直径5米,捆绑4个助推器直径3.35米,整流罩长20.5米、直径5.2米,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液氢和煤油作为推进剂,起飞质量约849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22吨,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24日上午10时许,发射场外围的淇水湾海滩、石头公园、民宿楼顶等观看场地人山人海,人们手持国旗,踮起脚尖,翘首以待。记者在现场看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问天·启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现场观摩。来自苏州的航天爱好者李文文告诉记者,正值暑假期间,他带着孩子提前两天坐飞机赶到文昌,只为亲眼见证中国空间站的这一历史性事件。
现场,有小朋友提问:发射场为何建在文昌市?江苏省天文学会科技传播专家、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汤靖师回答,文昌航天发射场纬度低,靠近赤道、夹角小,容易利用地球自转离心力,提高火箭运载能力,降低火箭和卫星的能耗,增加发射重量、节约发射成本。此外,火箭可以通过水路运输至文昌,体积不再受桥梁、隧道高度限制。更大的体积意味着更高的载量,一改以往火箭“细长”的姿态,长征五号也被戏称为“胖五”。
14时22分22秒,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金黄色的烈焰从火箭底部喷涌而出,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腾空而起,火箭尾焰在海天一线划过一道绚丽的轨迹,勾勒出一幅壮美的航天画卷。“祖国万岁”“长五加油”……观看场地沸腾了!人们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欢呼声,相机的快门声响个不停。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记者有幸见证这一刻,中国航天人再一次创造伟绩,中国人迈向航天强国的脚步,又一次踏上了新征程!
链 接
“太空之吻”的“三道保险”
据新华社电 问天实验舱升空后将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这将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执行交会对接任务。交会对接就好比在太空“穿针引线”,为了更加精准、可靠地完成好这个任务,长五B团队“上了三道保险”。
“第一道保险”是“起飞时间修正技术”。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苏磊介绍:“‘起飞时间修正技术’让火箭的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偏差、调整目标轨道,即使火箭没能完全按照预定窗口发射,在0到2.5分钟这个时间段内任一时间点发射,火箭都可以在飞行过程中自动修正因推迟发射导致的飞行偏差,将实验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第二道保险”是发射场流程优化。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刘秉介绍:“我们总结前7次发射经验,对射前10分钟的发射流程进行优化,距离点火2.5分钟就完成了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如果有问题能早发现、早解决。”
为全方位提高可靠性,长五B团队的“第三道保险”包括:对火箭发射的地面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维护、更换和完善;新增4项、更新18项应急预案;对火箭的运载能力进一步评估、折算,扔掉箭体中的“累赘”,为火箭释放了更大的运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