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仲崇山 蒋明睿 杨频萍 实习生 梁键强
近日,2名护理学博士入职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直接享受特聘教授待遇:除了50万元安家费外,还有50万元科研启动费。在很多人把护理工作简单理解为“打针”“发药”时,护理行业已经对人才层次提出了更高端的要求。
记者了解到,省内不少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的护士,已有大量的本科生,也不乏硕士和博士。然而,从业者学历的攀升,并没有改变护理行业的尴尬局面,护理职业认同感低、职业发展受限等依然是不争的事实。护理人才学历提升后,如何提高护理行业的吸引力?这既关乎着护士们的未来前景,也关乎着健康中国的建设和每个家庭的福祉。
学历越来越高 硕博比例不断增大
护士还需要高学历吗?这个问题曾备受争议。过去本科学历的护士都算得上“珍稀”品种,现在医院里有了大量的本科学历护士,硕士也不少见,护理学博士也已经走入临床。
医院为什么要招高学历护士从事临床工作?主要是因为高学历护士在知识结构、病情观察、举一反三的能力方面有着优势。“优秀的护士应当是和医生一起观察病人病情,医嘱下来前药物已经拿在手上,而不是等医嘱再去找药,延误救治时机。” 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护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桂华表示。
“从长远来看,未来临床护士的学历结构一定会发生改变,现在很多医院就是以本科为主,以后研究生的比重会逐步增多,博士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许勤引用一个调查表示,护士学历(本科学历)每提升1%,病人的死亡率下降7%,学历提升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疗效的提高。
许勤也不讳言,在一些基本技能操作上,护理专业的专科生或许比本科生更为熟练。但护理病人不是简单的操作者角色。护士要能预见性地防范并发症,这对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宿迁市人民医院护士陈茜2014年毕业于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她告诉记者,她的同学很多在家乡的医院当护士,也有一些在社区、乡镇防疫站从事护理工作,“早几年院里还曾招收中专的护士,如今主要是大专和本科了,且更倾向于招收本科生。”
从单纯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再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的品质要求逐步提升,从而也要求护士拥有更高的素质。“任何学科的设置和研究方向一定是与社会需求相关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增长直接影响人的生存质量。”徐桂华表示,这两个问题正是护理专业能发挥巨大作用的领域。
记者注意到,省内3所高校具有护理学一级博士点,其招生方向主要集中在老年护理、妇幼保健和中医护理。“未来医疗体系的重心一定是从医院向家庭和社区延伸的,护理专业高层次人才瞄准的正是高质量卫生保健服务。”徐桂华表示。
许勤介绍,对比医生的博士教育,护理的发展已经相对滞后。“但是这个发展趋势是必然的,而这种必然性除了人的健康恢复需求以外,也是医疗事业发展过程中多学科团队合作、跨专业教育的必然需要。”目前南医大护理专业本科生和近2/3的硕士生主要流向临床一线,博士生则倾向于补充师资力量。省人民医院近两年年均招收的硕士学历护士都在10个左右;前不久,南京鼓楼医院还拿出50个硕士护理岗位向社会招贤,都充分体现了就业市场对高学历护士的需求。
传统印象难改 护理专业陷尴尬
护理群体的学历提升,目前还没有改变社会对护士的传统印象,也没有改变护士在工作中或艰难、或尴尬的处境。
上午脚不沾地帮科里护士换药、接手术,下午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喘口气。苏南一家医院骨科护士长李慧告诉记者,骨科护士工作起来很少有休息,尤其是夜班,需要一直帮患者翻身。“我们一线护士们太忙了,护患比例严重失调。”护士工作量增加,待遇又跟不上,导致人才流失严重。“科室里有更年轻的护士抱怨,大小夜班三班倒,像保姆一样伺候病人,工作辛苦还顾不了家,收入与辛苦程度并不匹配。”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护士王娟早上6点就赶到医院,协助上夜班的同事护理病人。王娟说,正常的工作时间是从7点半到下午3点,但夜班的同事少,病人却不少,她常常得帮忙。王娟说,其实辛苦倒也能承受,但部分患者及家属把他们视为 “服务员”,言语上很不客气,这不仅让她觉得职业的尴尬,也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信任缺失的一大诱因。
据了解,目前江苏有在岗护士28万人左右,床护比为0.6,远未达到国家0.9的标准要求,事实上,考虑到下夜班休息、怀孕、哺乳、生病等因素,真正在岗的护士比例更少,一位护士管理10-12张床的现象非常多见,护士岗位短缺仍将是一个长期问题。
职业的尴尬性,也吓退了很多未来的从业者。南京大学硕士生邹洁(化名)之前在山东大学护理学专业就读,她坦言,当时班里绝大多数同学都尝试了转专业,由于转专业的比例限制,只有20%左右的同学成功,但剩下的同学绝大多数也选择了跨专业考研。邹洁告诉记者,“相比很多学校护理专业分数比其他专业少大几分,我们录取分数线只比临床低了1分,好多人都抱着进校转临床的幻想进来的。”
邹洁告诉记者,一方面北大、复旦等名校纷纷培养护理学本科生,但另一方面,学生仅仅将护理学专业当作进名校的“跳板”,再纷纷“出逃”。2019年,浙江大学在保留护理学博士点招生、扩大护理学硕士招生的情况下,正式取消了护理本科专业。浙江大学医学院某负责人说,撤销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主动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几乎为零,每年招收的护理本科生,90%都是调剂生,后来的大类招生在大二选专业的时候,几乎无人选择护理专业。
曾就读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本科的郭玫告诉记者,因为家里老人的原因,她选择了护理专业本科,曾经获得全国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总冠军,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实习时,也因为患者的夸赞感受过职业的幸福感,但最终还是带着矛盾的心态放弃了护理工作,“从当下看最好的可能性是当个护士长,而这似乎也是职业的天花板了。”
不再围着医生转 护理将走向高阶
未来护士必然要向专科化发展,在专门领域有所建树,而不只是“万金油”。徐桂华举例,专科护士的重要性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也得到了印证,前几批进入武汉的护士都是ICU、急诊、手术传染科、呼吸科的护士。“如果护理不能跟着医疗发展并驾齐驱,如果没有专业化和专科化的发展,护理质量和水平就上不去。”
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对病人及时康复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省护理学会秘书长吴金凤介绍,我国从2011年起就将护理学提升为与临床医疗同等重要学科地位——一级学科,除了常规的打针、发药、换药、量血压及血糖等日常工作外,护士也要承担慢病管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等工作。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吴金凤说,当今的患者中80%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这些慢性病患者的医疗需求就是常规的用药指导、问题咨询、健康指导、创口换药等,光靠医生根本满足不了需要,这时候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士就可以大显身手。比如糖尿病专科护士、造口专科护士等,都要经过国家严格的考试后持证上岗,是要求非常高的热门人才。
在国内综合性大医院,静脉治疗、伤口造口、糖尿病、高血压等独立性强且不完全依赖医生医嘱的科室,都已经尝试配有专科护士和护理门诊。许勤表示,“未来随着护理的职能和范围扩大,还可以继续对这个行业抱有更多期待。”
在美国、英国、荷兰等一些发达国家,护士和医生一样,都拥有一定范围的处方权。有处方权的护士都有自己擅长的专科,目前国内专科护士的处方权还在探索中。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护理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徐蕴表示,“比如说糖尿病专科护士,目前虽有专科证书,但不可以开具糖尿病药物和进行相关治疗,或根据动态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只可以独立开展健康教育、运动处方这些非治疗项目。病人开药和治疗还得排队等医嘱,专科护士依然围着医生转,其价值其实没有完全体现。”
“如果护理行业整体层次不提升,国家很难赋权,而赋权不放开又很难实现行业的提升,这确实是一个现实矛盾。但只有明确责权,发挥这支队伍的实际作用,才能打破高学历护士发展的天花板。”徐蕴表示,随着护理行业整体学历层次的提升,专科护士现在的尴尬角色将得到改变。
给护士主动权和评判权利,也是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重要举措。徐桂华强调,护士是推动医改的重要角色。医疗体制改革,就是要降低药占比,降低药费、手术费用等,提高非药物性治疗的比例。非药物性治疗的比例由谁来提升?正是医疗服务和资源下沉后,护士来承担的,“开设护士职业门诊,也是走向高级护理实践的必然方向。”
徐桂华建议要建立多层次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护士在健康服务中的地位。社会既需要护理专业硕博通过做研究找出最佳护理路径,也需要本科或高职生在临床一线做大量的实践工作。徐桂华透露,国家正在研究护士条例的修建和护士法的建立。日后中专护士很有可能要走上从职业助理护士再到职业护士的必经之路。
让护士有职业成就感、职业尊严,来自于明确的角色定位。徐桂华表示,我国临床护士分层次使用体系尚未建立,在国外,对护士层次分类使用是非常明晰的。国内大概有3000家医院已经建立起来这样的分层使用体系,但放眼全国来看,这个数字仍然不尽如人意,“护士分层使用,能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在人才分化中,让每个护士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成长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