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让革命史“立”起来,让历史人物“活”起来 何建明:用文学笔触讲好党史故事
2021-07-22 07:26: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于锋  
1
听新闻

记者 于锋

从《忠诚与背叛》到《革命者》,再到今年四月推出的《雨花台》,10年来,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创作了一系列红色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日前,在何建明的家乡苏州,本报记者专访了他,听他讲述对红色题材文学创作的见解。

2011年,何建明推出了展现重庆红岩英烈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忠诚与背叛》,掀起了一股“红色阅读热潮”。这部书的创作,缘于何建明在重庆红岩纪念馆的一次参观。他发现,曾经风靡全国的小说《红岩》和真实历史中红岩英烈的斗争并不完全一样。烈士们在国民党黑牢里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的事迹,还有很多尚待挖掘。因此,他创作了《忠诚与背叛》。在这部书中,何建明探讨的是“忠诚”二字。在他看来,只有对党绝对忠诚,才能保持政治定力,才能抵制诱惑、经受考验,这是《忠诚与背叛》想要传递给读者的理念。

《忠诚与背叛》之后,何建明又相继推出《革命者》和《雨花台》,一部讲述上海龙华革命烈士,一部讲述南京雨花革命英烈,两部佳作都历经了大量实地采访、细细搜集史料才得以写出。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书写者的何建明也走近了那些为了解放而献出生命的革命者,用手中的笔发掘他们身上曾经被人忽视的故事。比如,写雨花英烈邓中夏时,他着重表现邓中夏三个重要的人生阶段。第一阶段是五四运动时,作为“五四干将”的北大学生邓中夏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积极投身反帝爱国斗争。第二阶段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邓中夏,他为了一大的召开而奔波忙碌。从史料里看,那时的邓中夏抽烟很厉害,衣服上到处是烟灰,但他忙于工作却并没有发觉。第三阶段是1933年邓中夏被捕后,直至同年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就在他牺牲的前一天,他还在监牢里为狱友们上党课。丰富的史料,生动的文学笔法,让邓中夏的形象立体、鲜活了起来。有一次,何建明在北大讲课,他如此讲述邓中夏的事迹,立即激发了台下北大学子们的兴趣,同学们似乎和这一位“老学长”走得更近了。

相比于其他文艺形式,文学在讲述党史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更容易以艺术魅力去感染读者。在何建明看来,百年党史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富矿,每一个作家都能在其中找到想要的创作素材。关键的难点是如何用文学的手法将真实的历史叙述好、呈现好;如何借助文学的魅力,让波澜壮阔的党史抵达人心,使读者在情感上同频共振。

“因此,我一直认为,在坚持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应该让革命史‘立’起来,让历史人物‘活’起来,我的多部作品一直做着这方面的探索。”这些年,何建明走遍全国各地,做了无数场红色主题文学讲座,“当我看到听众被我在书中描写的英烈深深打动,很多人甚至流下了眼泪时,我就非常欣慰,觉得自己的红色主题写作达到了想要的效果。”

作为从江苏走出去的作家,何建明对江苏革命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认为,江苏的百年党史还有很多片段并不广为人知,比如,提起红军,很多人都会想起湖南和江西,殊不知,在江苏的如皋组建过红十四军;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看哭无数人的陈延年、陈乔年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但他们又都是江苏省委的重要领导人;等等。“作为江苏作家,有责任用手中的笔,充分挖掘江苏的红色党史资源,在作品中讲好江苏党史故事,赓续江苏红色基因。”何建明对江苏的红色文学创作也充满了信心,“江苏作家队伍在国内享有很高知名度,报告文学创作的实力也很强,相信江苏会诞生越来越多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作家投身到主题创作中来。”

何建明说,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每一天都在书写,每一天都在更新。因此他的目光也不仅仅聚焦于党在革命年代的历史,也投射于党在建设、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都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浦东史诗》更是反映浦东为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壮丽诗篇。

何建明目前正在创作的是一部反映苏州工业园区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如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报告文学作品。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反映苏州快速发展的脚步,呈现自己的家乡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