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周恩来》终极海报
6月1日,电影《童年周恩来》正式公映,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作为首部展现周恩来总理童年生活的大银幕作品,聚焦其在故乡淮安时一幕幕童年往事,讲述了周恩来自小优秀的品行和对读书的热爱,在时代风云变幻、家国内忧外患的那段岁月里,周恩来受到进步思想启蒙和影响,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影片在六一儿童节上映,是送给孩子们的一份节日礼物,观众们纷纷走进影院,学习周恩来优秀的品质和精神,薪火相传,不忘初心。
年少颠沛流离 家人教导周恩来自幼博学多识
影片讲述周恩来6岁时,因一场变故而举家搬迁。生母万氏对于周恩来的良好家教,使得他自幼品行端正、勤奋好学。嗣母陈氏为儿时的周恩来讲述韩信忍辱负重、南宋女英雄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等典故,也教其读诗、识字,更是在发现教书先生误人子弟后,为周恩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除了读书,周恩来也有着良好的家风。从小母亲就教育他要“行得正,立得直”、“宁可别人负你,你不可负人”等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也为其日后爱憎分明的政治人格、公而忘私的道德人格以及坚韧沉稳的心理人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周恩来总理这种肩负家国与时代命运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成为年轻人自我激励、奋发图强的榜样。
周恩来幼时辗转多地 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两位母亲的先后离世,对童年的周恩来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而周恩来的表舅为他提供了继续读书的机会。之后追求进步思想的表舅被官府抓走,留下一句“救我中华,时不我待”令周恩来警醒。受到进步思想感召的周恩来求助四伯父,远赴东北接受教育。
电影《童年周恩来》用镜头带领观众循着其“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之主线了解周恩来的成长经历,而正是曲折的成长之路,在周恩来心中埋下了爱国、救国、救民的种子。当学校先生问起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同学们纷纷给出了为明理、为入仕、为光宗耀祖的答案,而年仅13岁的周恩来则喊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励志名言,凸显其开阔的胸襟与远大的理想。
建党百年回望先辈 学习传承“周恩来精神”
电影《童年周恩来》故事富有层次,情感质朴动人,通过讲述周恩来总理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在细节处展现周恩来高尚的品格、有胆识有担当的行为做派。无论是与家人的情感,还是在家境艰难时不卑不亢、勇于担当,都展现出其榜样的力量。
周恩来精神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正如江苏省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焦建俊所说:“电影《童年周恩来》为广大党员学习传承‘周恩来精神’,培育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为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江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电影《童年周恩来》选择在六一儿童节上映也是意义非凡。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电影《童年周恩来》正是送给孩子们的一份人生礼物。周恩来总理一生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誉为 “人民的好总理”,而他的精神更是一座宝矿。在建党百年之际,“周恩来精神”值得每一位青少年铭记于心,一起走进电影院了解周恩来总理的故事,学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