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拓 杨频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近日在教育部官网公布。全国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2046个、审批专业177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93个,撤销专业518个。本科专业的增设和撤销,普遍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晴雨表”,这轮动态调整又透露出哪些信号?
对标产业需求,加大培养力度
在省内高校中,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等45所高校新增专业。其中,南京传媒学院新增舞蹈表演、跨境电子商务等7个专业,南京审计大学新增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大数据管理等7个专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新增化学、水利科学与工程等6个专业。
新增备案专业数量最多的学科依然是人工智能,本次共有130所国内高校新增。在省内高校中,13所新增人工智能专业,数量最多;8所新增智能制造工程,7所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南京邮电大学、常州大学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常州大学微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杨长春说,集成电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产业领域,需要大量专业化高级人才。而由于集成电路产业所涉及的工具和设备昂贵,高校有相关经验的师资稀缺,经费不足,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本较高,集成电路方面的毕业生稀缺,完全满足不了目前的需求。
专业设置也反映全面推进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新形势。江苏大学新增4个专业,其中农业智能装备工程引人关注。专业负责人杨启志介绍,我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限制和农村劳动力流失、农业人口老化的挑战,必须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尤其需要具备现代农业装备设计理论及技术、掌握农业装备智能化设计及控制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新增专业以机械学、农学、生物学、智能化控制技术、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及管理科学为主体,兼顾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毕业生可以在机械工程、农业工程等行业领域工作和深造。
南通大学今年新增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人工智能、智能医学工程4个专业。该校教务处处长丁锦宏说,学校将按照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一步整合办学资源,加强新增专业内涵建设,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能力。
调整有进有出,冷静看待冷和热
从全国范围看,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是高校撤销数量居多的。省内4所高校撤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所高校撤销应用化学专业,2所高校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所高校撤销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
“过去有学校拼凑相关资源申报成功,但办学过程中问题不断显现。不顾学校办学能力,跟风上马新专业,这样的办学实际上充满风险。”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操太圣建议,一方面,专家评审时要进行认真筛选,不能因为是新兴学科而放水,应更多考虑学校已有基础和实力;另一方面,高校要杜绝赶时髦心理,有了新专业发展必要的支撑条件后再确定新专业。
市场对于专业的反馈有滞后性,纯粹奔着热门领域可能会失望而归。操太圣建议,考生和家长应理性看待专业冷热,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广泛地涉猎,打好基本功,将来面对不确定的社会环境时,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的变通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无锡太湖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阙明坤建议,高校专业设置应具有动态性、适应性、前瞻性,体现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多学科交叉融合要求、经济社会人才需求。同一个专业,不同学校的培养方向也各有特色,应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瞄准未来,增设37个新专业
值得关注的是,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更新,37个新专业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专业的设置,更是瞄准未来人才培养布局。
“此次列入的新专业——兽医公共卫生学是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为基础,研究与兽医相关的环境问题,以改善人及动物的生存环境、防治人兽共患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健康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教师陈玉博士介绍,目前,我国兽医公共卫生相关人才存在巨大缺口,“人才少、任务重、责任大”一直是困扰兽医公共卫生发展的三大难题。
教育学类中,新增“融合教育”专业。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授李泽慧表示,随着残障儿童康复技术和科学辅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障儿童渴望到普通教育环境中学习。而另一方面,因儿童发展差异带来的特殊教育需要也逐渐凸显。“满足这些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是教育的责任,更是人们群众的迫切需求。”
智能采矿工程也是新入选专业之一。“培养智能采矿人才,既是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采矿工程专业改造升级的有效途径。”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万志军说,2018年初该校矿业工程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智能采矿专业建设,同年9月开设全国第一个智能采矿特色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