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传媒观察 | 多元与探索:突发事件舆论研究的变迁
2021-02-10 08:46:00  来源:传媒观察  作者:王秋菊 彭渤 秦雅萌  
1
听新闻

编者按:当下社会突发事件频发,不仅引起政府与公众的高度重视,也成为新闻传播学者关注的焦点。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秋菊,研究生彭渤、秦雅萌在《传媒观察》2020年第10期发文,以2002-2019年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650篇突发事件下舆论研究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运用引文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研究发现,2012年-2016年突发事件舆论研究的发文量较多并出现高峰,突发事件舆论研究主体构成及研究议题呈多元化趋势。关键词共现及其聚类分析视图显示,突发事件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在不同媒介中的舆论传播效果、舆论应对策略、舆论传播机制探索性研究等方面,基于社交媒体与大数据的突发事件舆论研究逐渐增多。

 

本研究着重探讨以下几项问题:(一)当前突发事件的舆论研究发文量如何?(二)突发事件舆论研究主体的构成状况如何?(三)突发事件舆论研究的热点议题有何特点?(四)未来的舆论研究关注方向是什么?

本文以科学知识图谱来进行舆论应对分析,以知识域为研究对象,采取工具为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分析工具。首先以CNKI中高级搜索“突发事件舆论”或“舆情”为检索的主题词,数据来源于CSSCI期刊,来源时间为2002年-2019年,检索条件为“精确”,共检索到文献记录684篇。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经过人工剔除数据信息不全包括作者、关键字、单位和发表年份等34篇,剩余650篇。将文献通过Refworks格式导出,并进行转码处理形成突发事件情况下的舆论研究数据库。本次数据聚合Q=0.46(聚类模块性数),S=0.68(聚类轮廓性指数)表明数据呈现科学合理(Q>0.3与S>0.5即为合理)。

2002年—2005年处于蓄势期,并且在2003年出现小高峰;2007年—2015年进入快速增长期,表明当时对突发舆论和舆情研究正逐渐成为热点研究;2016年—2019年进入衰退期,此时对突发事件的舆论研究呈下降趋势。由此观之,突发事件舆论研究和社会的突发事件息息相关,2003年“非典”暴发、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2011年抢盐事件和动车事故等、2013年雅安地震等。这暴露出突发事件舆论并非作为一种常态研究而逐步进行,而是大多围绕突发事件发生前后而涌现,未能达成连贯性。

研究主体呈多元化趋势

当前对突发事件舆情研究多集中在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领域,如: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重点高校,发文量最多的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表明高校成为对突发事件舆论研究的重要科研力量,课题研究有较大的成果。

当前突发事件舆论研究不仅局限于新闻传播类学院,还包括公共管理学院、文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如: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等,除高校学界研究外,还有如新华社、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等业界的研究。体现出当前对突发事件舆论研究主体构成呈现多元化趋势。各个机构之间的联系,多为内线联系。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华中科技大学舆论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湖北省社科重点课题等科研项目,同时受各级政府部门的委托提供舆情咨询服务,舆论研究较为深入。但各机构与外线联系较少。

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分类

关键词共现以词频出现为主,出现频率超过其阈值一般能够代表其研究方向领域和热点问题。

以中介中心性>0.01为基础,选取每一年中中介性较高和词频分布较多的关键词为代表按照年份排序的词频分布,并结合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可以分析出当前突发事件舆论研究的热点分布,结果显示,在突发事件研究领域中“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出现次数较高,“媒体”“微博”“高校”“网络舆论”“媒介融合”等关键词也位居前列。综上所示,当前突发事件舆论研究集中于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网络舆论、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方面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分布情况,根据以上高频关键词绘制出关系聚类图谱,通过对聚类情况进行分析,得知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对不同突发事件的舆论效果的研究。这一类型研究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高校突发事件等,突现关键词为“非典型肺炎”“高校事件”“抗火救灾”“汶川地震”等。朱代琼在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事件等不同类型的事件分析中认为,不同事件所形成的场域、公众情绪变化、舆论传播规律等都不尽相同,突发事件类型是引起受众情绪变化的重要原因。研究对象的差异化也在该类研究中表现出来。在校大学生数量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黄武等人指出高校突发事件如若处理不好将会扩散至校园以外,甚至蔓延到其他省市区的高校,成为具有极大破坏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处理好高校突发事件有利于恢复高校育人树德的公信力,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共处,引导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对不同传播媒介下的突发事件舆论效果的研究。该类研究包括传统媒体、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微博微信等,包含“广播”“电视台”“党报”“地方媒体”“传统媒体”“微博”“政务微博”“网络媒体”等关键词。于德山认为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舆论传播走向全新高度,驱使着社会舆论场的不断变化。在此阶段,微博成为了多元化媒介研究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其中成全等人指出微博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新闻传播和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介,对传统新闻传播和信息传播方式造成巨大的威胁和挑战。新媒体的广泛普及则促使突发事件迅速上升为社会性事件,激荡着舆论场域。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形态不断演变,并逐步进入学界研究领域,研究其传播效果可以更有效应对舆论态势。

3.对突发事件舆论应对策略的研究。这类研究包括舆论引导、舆论应对、应该坚持原则等,关键词表现为“三贴近”“应对管理”“心理导向”“网络治理”“舆论主导权”“联系群众”“舆情研究”“预警”等。吕静指出舆情监测是舆情研判的重要基础,做好各项舆论信息搜集、监测、整理等基础工作才能更好完善相关理论和研究。胡智锋和刘俊认为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适当配比、协调共进,终究也是一种传媒格局的完整状态,当前传统主流媒体在主流声音传播中的弱化和被边缘化预示着舆论领导权、文化领导权的丧失,这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凝聚和文化认同来说十分危险。加强主流媒体声音,加强舆论引导力必须进行融合升级。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性工程,尤其是当前进入风险社会,不确定因素较多,面对复杂的社会情境有必要引入新的社会治理范式。不断加强对舆论策略研究有助于突破原有局限,为治理社会提供新范式。

探索性研究的演进趋势

突发事件类型、传播媒介和应对策略构成重要的研究网络,为了更好地了解研究变化趋势,可以依靠Timeline视图来进行辅助分析。可将研究阶段分为2002年—2006年、2007年—2012年、2013年—2019年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2年—2007年:视图中较大节点以主流媒体、党报、报纸、中央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为主,因此研究对象集中于传统媒体突发事件舆论影响的研究。根据CNNIC数据中心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宽带网民数量为5300万,全国普及率为7.9%,低于全球普及率14.5%。由于当时互联技术普及程度较低,传统媒体成为受众获取信息和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途径。

在此期间样本数为23篇,其中关于传统媒体主题研究数量为15,占比为65%,研究对象为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如方雪琴在论文中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晚报、都市报和电视台,认为广电报纸等应避免不均衡报道,坚持冷静理智的报道,以理性引导舆论并要不断探索新报道模式。罗明②通过对电视新闻栏目“焦点访谈”“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系列报道分析得出中央电视台在影响力、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上都呈现出了有效的品牌效力,且在舆论引导方面任重而道远,力求将舆论工作做好。

第二阶段为2008年—2012年:随着网民、网络媒体、第四媒体等节点不断出现,表明此时期研究领域转向网络舆论、微博、网络谣言、新媒体方面对于突发事件舆论影响的研究。

在此期间关于以网络为主题的突发事件舆论研究方面,数量增长较快,此期间文献样本数量为228篇,其中关于互联网和微博等为主题的突发事件舆论研究数量为145篇,占比63.5%。尤其以2012年数量最多,篇幅为49篇。根据CNNIC数据中心数据表明截止到2012年6月我国手机移动端网民数量首次超过台式电脑数量,成为我国第一大上网终端,受众接受信息方式的改变将会影响舆论的走向。陈丹指出在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情日益呈现出与传统媒体时代截然不同的新特点。由于新媒体传播的广泛性和及时性,其在突发事件舆情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处理好政府与新媒体的关系才能使得突发事件得到平息和解决。李弼程等也认为突发事件一旦被网络媒体报道,短时间内就会引起网民关注,相关报道被重复转载、迅速传播,形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既反映了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状态,又反作用于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使得突发事件舆情走向呈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

第三阶段为2013年—2019年:节点数量减少,研究领域分散,视角多元。如媒介融合技术角度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风险社会视域下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后真相境遇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等。有学者将舆论引导格局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013年至今为媒介融合中的舆论引导阶段。2013年以来,“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等反复在政策层面被提及,媒介融合成为主流媒体抢占舆论话语权重要抉择。并且这一阶段随着技术的深度融合,虚拟和现实的边界逐渐模糊,真假难以分辨,人们已经进入后真相时代,情感和个人信念更能影响舆论走向。并且德国社会学家贝克认为中国社会以历史浓缩的形式,将社会转型中的各种问题呈现出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当前已经进入风险社会,所以在多种境遇的推动下,突发事件舆论研究视角也逐渐多元。

当前,网络领域的舆论研究成为热点和前沿领域,从热点图谱进一步分析发现“大数据、社交媒体、短视频”等节点不断出现,表明社交媒体和大数据等应用性技术的出现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热点。

(载本刊2020年10月号,有删节,原文约6000字,标题为:多元与探索:突发事件舆论研究的变迁——基于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图表和注释等从略,学术引用请参考原文。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的社会化媒体舆情传播机制及风险防范体系研究”(18BXW119)、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社会化媒体中环境舆情扩散的动因及引导策略研究”(2019020503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秋菊,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渤、秦雅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