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技道并进 习篆津梁 ——读仇高驰《篆书艺术十讲》
2021-01-12 19:5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陈维  
1
听新闻

仇高驰先生是当代以篆书创作见长的实力派书法家,其篆书自秦篆入手,继而上溯商周钟鼎文字得古朴厚重之气息,下窥邓石如、赵之谦等大家之作得婉畅之运笔,数十年浸淫探索,故其书法无论字形、运笔均左右逢源。在创作上,仇高驰先生以秦汉篆书为基筑,同时又融入清人篆书笔意,挥笔直运,书写性强,在高手如林的当代书坛,以其独具个性的篆书开出一条路来,故而追随者众。

仇高驰先生在书法艺术创作的同时,对书法技法理论的研究亦收获颇丰,先后有两本专著荣获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篆书艺术十讲》是他新近出版的又一篆书技法理论的匠心之作。本书站在理论的高度,分析了篆书的渊源与流变,又分享了其数十年的创作心得,有益于篆书学习者。在当代,以创作见长的书家,往往不善或鲜于著述;以理论见长的书家,其文章又常常隔靴搔痒,不能指向实践。仇高驰先生作为多次在兰亭奖等重要展赛中获奖的实力书法家,又系高校教授、硕士生导师,其实践与理论双兼的身份,让人对其最近新出版的《篆书艺术十讲》不能不有所期待,故而此书的畅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篆书艺术十讲》系上海书画出版社策划的"当代实力书家讲坛"系列丛书之一。本套丛书策划旨在于以轻松的方式,帮助读者解决书法学习、创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围绕"技"与"道"探讨书法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篆书艺术十讲》的写作也是循着丛书的总体框架展开的。"十讲"分为:篆书之源流、先秦篆书经典解析、秦汉篆书经典解析、唐至明代篆书名作解析、清代篆书名作解析、近现代篆书名作解析、篆书之技法、篆书之临摹、篆书之创变、点击当代篆书创作。文章体例根据读者的认知步骤展开,循序渐进又一目了然。

第一讲"篆书之源流",从殷商甲骨开始,梳理篆书的发展历史,讲解篆书的起源、发展以及篆书的不同流派,譬如书中引用江式《论书表》"秦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罢不合秦文者"让读者通过史实明白大篆到小篆的具体变革,继而结合《峄山刻石》《泰山刻石》比较大、小篆的形体差异。这一章标明了篆书发展的纵向坐标,让读者在学习篆书的过程中不至于盲目而无措。

本书从第二讲到第六讲,根据时间顺序解析历代篆书经典作品。这几个篇章选取了历史上值得取法的篆书经典佳作进行分析。作品的讲解主要涉及到作品概述、风格评析、技法分解等内容。书中版式图文并茂,语言平实生动,值得关注的是在文后常有作者对经典作品的评价,而其中又以对作品不足的评价最需留心。比如在评价吴让之《吴均帖》时,文中说:"吴熙载篆书过人之处在于他突破了中锋为主的古法用笔,多以侧入尖出,但同时也必将导致妍媚有余而风骨不足的结果。"在评价徐三庚《出师表》时说:"徐三庚的篆书,为了追求个人独特风貌,与时人拉开距离,不惜打破小篆圆畅坚韧的审美定势,难免坠入造作、排布不自然的习气之中。为夸张其个性特征而毫无节制地突破舒束缚,无视极限的规定,必然会陷入怪诞的境地。"这种点评反映了作者对待经典的审慎态度,其中的所指出的问题又常常是普通学习者无法意识到的——独具慧眼的高水品创作家的点评,正是篆书学习者最需要的金玉良言。

第七讲至第九讲直接指向创作,这也是作者写作本书以及其他有关篆书著述的最终目的。因为技法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创造。这几章中,作者围绕篆书的技法、临摹、创变,着力解决篆书学习者所遇到的困惑,并将篆书学习中所需要注意的的重点加以剖析分解,为读者在学习篆书的过程中指明方向。文中少有概念化的讲述、铺陈,更多的是作者数十年习篆的个性化体验和经验总结,而这正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之一。

第十讲观照当下,题为"点击当代篆书创作"。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题为"当代篆书创作状况分析",文中对当代的篆书名家进行分析点评,陈述了当代书法家在篆书上的种种探索,分析优劣,概括得失,为读者描述了当代篆书创作的现状,让读者在真正进入篆书学习之前,对篆书创作的现状有清晰和理性的认识。第二部分题为"从十二届全国书法展评审看当代篆书创作的缺失与困境",在这一节中,作者围绕大家关注的全国书法展,分析当下篆书创作的种种问题。作为全国书法展的评委,仇高驰先生以其独到的眼光,审视篆书创作,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对当代篆书研习者提出点滴建议,可谓大有益于后学。

仇高驰先生的《篆书艺术十讲》是作者数十年苦心孤诣从事篆书创作的心得汇集,也是当代篆书理论研究的上乘之作。此书既客观分析历史经典,又理性看待当下篆书创作现状,是综合篆书理论研究与创作研究的精彩之作。当然,最精彩的还是在书中!让我们一起翻开《篆书艺术十讲》,跟随仇高驰先生共同走进篆书的世界。

仇高驰艺术简历

仇高驰 江苏丰县人。民革党员。现任南京财经大学中国书画艺术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印社副社长,西泠印社社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首届教育部美育指教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基金评委库成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专家,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民革江苏省中山书画院院长。

曾被中国书协授予第五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十杰"荣誉称号。系首批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江苏省首批紫金文化艺术人才; "江苏省优秀书法篆刻家"和"江苏省十大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等。

书法作品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第五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金奖;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银奖;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大展优秀奖;全国第二届篆书展优秀奖。书法理论专著《解密<泰山刻石>》、《历代经典碑帖解析—秦峄山刻石》先后获第十三届、第十六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书法理论专著及书法篆刻作品集8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3篇。

标签:
责编:路航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