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线”的苏州为数字化再加码
长三角新图景,数字生活试验田
作为数字化经济的标杆之城,苏州努力当好数字化全面发展的领头羊。1月4日“开年第一会”,苏州打出“永远在线”的响亮目标,以三年行动计划铺展数字化蓝图。
1月8日,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苏州峰会举行,为“数字化”持续加码。一个基于城市,却又打破城际限制的“数字化改造计划”,携着决心与闯劲奔腾而来,并将为长三角城市一同迈进数字经济“新赛道”提供指南。
构筑安全坚实的“数据底座”
本次峰会上,苏州市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打造4个数字经济中心,包括数字产业孵化中心、数字城市科创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应用中心、新文旅产业发展中心,构建腾讯联合创新基地,打造长三角数字城市标杆。同时,腾讯(苏州)数字产业基地正式揭牌。腾讯副总裁钟翔平表示,这是长三角区域首个腾讯数字产业基地,腾讯将围绕数字经济、新基建、新技术等,为苏州打造一个基于流量的数字经济产业。
签约现场,12家头部企业入驻数字产业基地。峰会邀请500多家企业代表来到苏州。钟翔平说,这些企业,每家都有自身的“核心能力”,他们基于行业的数字化创新实践,将推动创新要素流动,释放出“乘数效应”,有助于苏州形成数字经济“生态圈”。
打造“数字之都”,为近悦远来的中小企业塑造一个庞大坚实、安全可靠的“数据底座”,正是务实之举。“未来,这里就是一座可计算的城市,将人工智能的分析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城市每个单元的实时信息将串联、碰撞,将为智慧管理提供决策。”钟翔平表示,腾讯在与苏州的合作中,将尝试用动态的“数据底座”解决问题,以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整座城市的基础设施,并基于“可计算”的智能平台,对城市管理、产业规划等实施更科学、更精细化的“再调整”。
“百万级”数据中心集群逐步落地
数字经济产业全面开花,需建网络、打基础,实现更多端与端的“相遇”。近期,腾讯云仪征数据中心正式投产,这是腾讯在江苏建设容纳百万台服务器数据中心集群规划中首个投产的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计划部署超过30万台服务器,将上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全系列云计算产品服务。
实际上,“工业互联”在江苏早有实践。去年5月,江苏省政府与腾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工信厅联合腾讯公司启动实施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加速器工程,重点围绕建设和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云服务中心(云基地)、工业互联网服务骨干企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示范等三个方向,进一步夯实江苏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计划到2022年底,江苏将打造6家省级工业互联网云服务中心(云基地)、60家工业互联网服务骨干企业、600家上云上平台示范企业。
逐浪数字经济,每个企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浪花”,开放共建才能聚起磅礴之力。腾讯副总裁道峰介绍,去年7月,张家港工业云平台正式上线,这是响应省工业互联网加速器工程的首个平台项目,也是腾讯WeMake工业互联网平台使用数字化能力加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案例。目前,平台引入25家合作服务商、207家企业上云,为69家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解决方案,实施13家企业诊断,为137家中小企业提供轻量化SaaS工具。预计年底为当地企业和产业引入200个工业APP,服务5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国家信息中心和腾讯云还联合发布现代化城市体征评价体系,苏惠通产业金融平台正式启动,平台借助腾讯云亿级企业知识图谱,深入融合苏州40万企业征信大数据,打造一站式线上企业金融服务门户。
数字新生活,“一码通行”触手可及
“数字经济”从苏州出发,必将潮涌江苏,涌动长三角,呈现更多数字化“新图景”。“我们有信心在这里率先开启数字化试验。”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施雪松提到一个细节,他在与苏州交通部门交流时得知,当地实行“区域包干制”,某区域车辆“贴罚单”数过多,反而会被扣分甚至被问责,管理部门认为该区域交通疏导、管理以及车位划定不合理,为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他认为,更高层次的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生活,就应如此——以人为本、以用户体验为中心。
未来,创造普惠化的数字生活体验,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新航向”。城市交通卡可以在长三角的公交、地铁、单车等出行模式中“一码通行”。不仅如此,基于“一码、一图、一云、一ID”的愿景,腾讯与江苏也在加强合作,用户将获得更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体验。例如,通过乘车码、超级ID等个性化服务,地图、云计算等基础技术能力,帮助政府融合出行服务企业的多源信息,可连接城市内的公交、地铁、单车、网约车等多种出行模式,也可以打通高铁、飞机等跨区域的出行方式,实现出行供需的动态均衡和精准匹配,为公众智能推荐最优线路规划方案,提供全程实时出行信息引导,实现各种交通工具间的无缝接驳。
据悉,此次腾讯与G60科创走廊联席办达成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省际互联互通迈入新阶段。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表示,新一代智能技术,将打破城市物理空间,帮助城市在科学预警、及时诊断、智慧决策等方面实现更多层面的“一体化”。
记者 王梦然 王拓 陈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