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年前骨龠、6000年前的埙、3000年前的排箫,这些中国古代乐器和鸣讲述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国之当康”中的“当康”到底指的是什么样的瑞兽?2020年人们为什么更需要城市音乐生活?2020紫金文化艺术节上,在江苏大剧院音乐厅奏响的民族交响乐《国之当康》音乐会首演获得如潮般的好评,10月8日,南京民族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张列与国家一级作家、《国之当康》文学撰稿冯亦同两位嘉宾又来到江苏大剧院美术馆,参与“我们在艺起”的“传承国风经典”民族音乐普及讲座活动,探讨民族交响音乐的渊源与当代新发展进行对谈,并就《国之当康》系列音乐与文学性的创作进行分享。
传统并非保守,民族音乐当然也不会固步自封。此次民族交响乐的主题恰好就能说明——大道行天下,当康庆康庄。10月3日,南京民族乐团以饱满的创作热情、独特的艺术视角与新颖的表现形式创派的民族交响乐《国之当康》在江苏大剧院音乐厅奏响,献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与庚子“战疫”华夏儿女光辉业绩的原创作品,也是继大型民族交响乐《和平颂》和《解放·1949》后的一部融古铸今、推陈出新之作。
很多观众好奇,“当康”是什么?现场冯亦同旁征博引,让观众如沐春风。他提到,当康是《山海经》记载上古时期的“祥瑞之兽”,传说当康会在丰收年岁里,鸣叫着自己的名字跳着舞出现,它是中国最早对于生命、自然的理解,充满了传奇色彩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
“当康不仅是神兽中最贴近本作品主题,具有文化底蕴和现实意义的吉祥物,也是交响乐章中充满想象力、生命力和丰富表现力的独特形象和音乐符号。接到南京民乐团的邀约,我一下子就被‘国之当康’这四个字的提炼吸引了。之前很多作品都是节选了《山海经》中的一段来写,像《国之当康》这样全景式的集中展现,并不多见。尤其是在遭遇疫情的2020年,我觉得它的出现更有特别的意义。”
冯亦同介绍,《国之当康》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当康”这只神话中的瑞兽如历史剪影,串起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在《家园》《射日》《治水》《移山》《战疫》《飞天》六个乐章中,每个乐章的题材均取自上古神话。在紫金艺术节的舞台上,古老的乐器发出现代的光芒,奏响了数以千年计的中华文明史上中华儿女在与大自然斗争和人类社会发展中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艰苦历程与英雄形象次第亮相的主旋律。
近年来,中国民乐“复兴”,很多传统的乐器也在二次元、文创、跨界的潮流中出圈。南京民族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张列透露,就他所知,眼下全国的民族乐团创作积极性都很高,“不像西方交响乐团,它们有两三百年非常好的发展历史了,留下很多的作曲家、作品可以去演奏,中国民乐团没有那么多的作品,需要一点点去创作,不断积累新的作品。”
在张列看来,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具有中华民族的独特品格与风格。时代变迁给予民族音乐新的发展契机,使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散发出新的活力。《国之当康》通过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不仅让观众在音乐中回首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征程,也是对2020年不寻常生活的精神提炼,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不屈不挠、团结一心的民族气概和力量。
讲座分享是与观众真正的面对面,不仅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现民族民间器乐的神奇魅力,还丰富南京观众的文化生活,让观众体会到民乐背后的魅力。现场观众表示,通过讲座,才了解到《国之当康》凝结了多位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是他们将探索性、文学性和风格化的尝试,融入创作,通过音乐的形式,向中国力量致敬。
“我经常在国外演出,在很多国家,音乐会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南京的观众音乐素养高,这次我在紫金文化艺术节上的演出,他们给我的反馈,常常让我恍惚,我此刻正在国外演出。”
张列希望年轻人多关注民族音乐,并在其中通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养料。“我常常在思考,音乐到底能为世界做什么?通过音乐我们究竟可以传递什么样的精神和文化?就像贝多芬说的
记者 陈洁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