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学学制是如何演变的
南京的中学诞生在清光绪年间,最早的是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的傅雷福开森,于干河沿创办的私立汇文书院(即金陵中学的前身)。在1900年以前,还有后来的人民中学、中华中学等也相继问世。那么,南京中学的学制是如何演变的呢?
1888年,南京汇文书院的中学、小学,学制均为4年。1903年,清廷颂布《癸卯学制》,定中学堂学制为5年,南京官、私立中学堂多实行这一学制。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壬子癸丑学制》,改中学为4年制,以上学制未分高、初中,均为一贯制。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在著名教育家廖世承主持下,试行“六三三”学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1922年,新学制系统规定“中学分高初两级,各3年”,公布后南京市公、私立中学皆执行。
日伪统治时期,南京中学仍实行“三三”分段制。
1940年,民国政府教育部曾令部分公、私立中学试行以升学准备为目的6年一贯制或5年一贯制,1945年后,中学均实行“三、三”分学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颂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中学的修业年限为6年,分初高两级,各为3年,均为单独设立,南京完全实行6年制。1958年,南京师院附中按江苏省教育厅指定,试行高初中5年一贯制和高二文、理分科的学制改革试点。翌年,即恢复原6年一贯制。1960年5月,南师附中、一中、四女中、七中、十一中、二十九中及六合县中学等7所中学,试行5年一贯制。1963年,七中、十中、四女中为使用“5年一贯制”教材试点的学校。到1966年,坚持进行中学5年一贯制改革试点的只有七中一所学校。
“文革”开始后,中学5年一贯制试验中断。
1980年,少数中学改为6年制,也是“三、三”分段。1982年起,南京市完中均实行初中3年、高中3年的“三、三”分段制。1984年,南京市教育局组织九中与长江路小学联合进行“五、四”学制改基试验(即小学5年,初中4年)。1985年,试点有所扩大。
从1949年到1999年,南京市教育局对中学学制改革,先后多种试验,但均没有全面推广。自上世纪末到现在,南京的中学仍实行“三、三”分段制。 汪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