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聚一高 人才奔腾】这个“码农”了不得—— “收割”用户超千万
“朋友圈9张图、微博140个字,你是不是已经习惯这样克制的表达?习惯不代表喜欢,你创作的思路不该受到束缚。”当85后“码农”汤祺亲手在文案里写下这句话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名叫“美篇”的APP手机软件,短短几个月,就在苹果商店社交应用榜单上蹿至TOP4,仅次于微信、QQ、微博,用户迅速达到千万级。
一个APP不仅让“码农”变成CEO,还在江苏的“硅谷”——中国(南京)软件谷催生出一家潜力巨大的本土互联网公司。
上个月底,61岁的汤人仁收获两份惊喜:一是儿子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获1700万元的A轮融资;二是一本厚厚的精装“书”,扉页上的作者名字就是“汤人仁”。
汤人仁的儿子叫汤祺,是南京市雨花台区中国软件谷内“蓝鲸人”网络科技公司的CEO。“2015年,父亲临近退休,喜欢上了摄影。他经常跟我说,微信朋友圈只能发9张图片,太少了,删掉哪张都心疼。”汤祺当时是华为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父亲的话给了他启发,既然市面上没有这样一款可发多张图的APP,不如自己来写一个!
只花了两三个星期,汤祺就做出了DEMO版,一次可以发布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并能链接发布到各大社交平台。没想到,这个试用版小程序,很快就在软件谷的“码农”间流行起来,一个星期装机量达8000多次。
“无心插柳”竟获意外成功。去年3月,汤祺和两个伙伴组成“小而美”团队,三个年轻人成天窝在咖啡馆讨论产品方向、开发设计,一轮轮的“头脑风暴”,将“美篇”做成“现象级”产品。
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创业圈,“美篇”可谓一股“清流”——截至目前,汤祺团队没有投入一分钱的推广费用,全靠口碑营销,就收获1300多万用户,日新增用户达5万人。“美篇”上的图文阅读量,超过“1000万+”的有17篇,“100万+”的200多篇,“10万+”的更是不计其数。这样的成绩,对一款新生原创APP来说,几乎是个奇迹。
“传统社交类APP市场已趋饱和,我们的机遇就在于发现用户‘痛点’。”汤祺说,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位用户都是作家、摄影家、思想家……但他们的表达受到很多外在限制。而汤祺设计的APP编辑起来方便快捷,用户可前后任意调整顺序,生成可开放分享的图文页面。去年7月,“让你的朋友圈能发100张图文”的“美篇”一上架,就吸粉无数,被称为“图文创作利器”。
当然,用户“痛点”并非一层不变。“能不能把发布的图文打印成书,留作纪念?”汤祺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攻关,率先开发出一键打印出书的新功能,又“收割”上百万的粉丝。
“软件谷内有华为、中兴、SAP这些巨头公司,集聚了10多万软件人才。这里特有的创业文化,让我能把一个人的想法变成一个团队的梦想,再把梦想付诸行动,变成现实。”汤祺说。去年1月,“美篇”获160万元天使轮投资,软件谷帮助创始团队进驻众创空间;上线后,凭借“黑马级”表现入选腾讯“双百计划“并获重点扶持,估值1.5亿元;4月,“美篇”获得真格基金1700万元A轮融资,标志着“美篇”受到投资圈的高度关注,进入爆发增长期。
“互联网永远不是冷冰冰的路由和网线,我想做一个有‘温度’的APP。有了情感的温度,才有市场的热度。”谈及创新创业历程,汤祺始终强调一个词——“温度”。
本报记者 王世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