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护“形”守“魂”保护传统村落——透过“新词”看改革
2024-10-31 06:50: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 袁 媛

近日,省住建厅发布了2024年江苏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建设名单,新增了昆山市、东台市、宝应县、兴化市四地。将传统村落串珠成链,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全域保护,留住古韵乡愁。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明确要求,围绕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举措,持续抓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精心守护好宝贵的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被人们称为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它们见证着历史兴衰和世事更替,观照着一地一域的发展变迁,不仅历史悠久,还蕴含着浓浓的乡愁和深深的文化底蕴。不少传统村落也许名声不显、发展滞后,但从文化角度来看,它们都是不折不扣的“黄金宝库”,有许多值得深挖的文化资源。

遗憾的是,随着农业人口的减少,本土风俗的消逝,以及代代相传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的改变,传统村落的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传统村落只剩下老旧建筑的空壳,失去了原本充满生活气息的动人场景,黯淡了文化乡愁。究其原因,不少传统村落缺乏产业支撑和资金注入,留不住新一代村民。

很多地方缺的不是资源,而是合理利用资源的眼光。近年来,各地对文旅产业寄予厚望,一些地方大兴土木建古镇,指望在国内旅游热潮中分一杯羹。但这些“无中生有”的古镇大多千篇一律,文化吸引力极其有限。“重资产轻文化”的文旅模式,极易导致“人旺财不旺”,甚至少有游人问津,成为沉重的经营负担。不得不说,一些地方放着传统村落这一大好文化资源不用,反而热衷于斥巨资建设“人造古镇”,可谓“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城市文旅由国资控股,不妨转变思路,把宝贵的资金投入到真正有潜力的地方。传统村落,正提供了这样一个优秀的载体。在昆山歇马桥村,当地探索“国有资本+集体资金+民营经济”的经营模式,对闲置资产及资源进行统一租赁和运营,培育了“半山诗雨”等精品业态,不但叫响了自身品牌,也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外地返乡,扎根创业。把传统村落的文化底蕴和文旅需求融合起来,既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又能让文化“活化石”焕发新生,还能为文旅解锁流量密码,可谓一举多得。

激活传统村落,护“形”守“魂”是关键。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对古建筑的修葺利用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从人文角度加以传承利用,让人的生命力和文化的生命力交织,讲好传统村落的新时代新故事。假如只是利用传统村落的古建筑搞商业街、开网红店,很容易陷入新的同质化开发,反而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固然慢不得,但也急不得。传统村落最大的价值,是从历史中流淌出的民俗和文化,要像珍惜琼浆玉液那样细细品味,把保护传承放在首位。在泰州兴化,每1.5天就会举行一场庙会;在无锡祝陵村,源于梁祝故事的观蝶节民俗节吸引着各地游客……正是缘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这些传统村落在今天仍然生机勃勃,这种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村、以文兴业的智慧,是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的正确打开方式。

标签:
责编:戴雨扬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