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矢志不渝奋进“后发先至”,书写好新时代的“西游记”——访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
2024-10-31 06:43: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 记者 程长春 吉凤竹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连云港因海而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又向海而兴。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光荣使命和殷殷嘱托,连云港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在时代发展浪潮中展露身姿,奋进崛起之路。

近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走在前列·设区市市委书记访谈”采访团走进连云港。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表示,新征程上,连云港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深厚红色基因,昂扬“敢问路在何方”的勇气锐气,鼓足“斗罢艰险再出发”的拼劲韧劲,坚定“踏平坎坷成大道”的信心决心,矢志不渝为实现“后发先至”拼搏奋斗,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港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书写好新时代的“西游记”。

开放引领实现四个历史性跨越

记者:回顾连云港75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概括?

马士光:75年来,连云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成长,在“后发先至”的殷殷嘱托中奋进,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实现了四个历史性跨越:

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的历史性跨越。连云港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形成支柱,电商、物流、文旅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截至去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364亿元,人均GDP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1元提升到94917元,境内外上市公司达13家,产值过百亿元企业11家。

实现了从封闭落后到开放门户的历史性跨越。连云港积极抢抓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积极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总书记先后5次亲自见证涉及连云港的中外合作项目,作出打造“标杆和示范项目”重要指示,中哈物流基地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全国首个落地的中外合作实体项目,国际班列联通内陆五大出境口岸,覆盖中亚主要站点,运量稳居全省首位。国际枢纽海港建成全省首条30万吨级深水航道、首个40万吨级矿石码头,高铁、机场等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完善,获批自贸试验片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平台。

实现了从民生凋敝到幸福宜居的历史性跨越。连云港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5张提高到60.3张,入选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生态建设持续深化,空气优良率长期保持全省前列,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Ⅴ类。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获批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牢牢端稳粮食饭碗,粮食产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6亿斤提升到去年的73.7亿斤,近12年均保持在70亿斤以上水平。多措并举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近3年城镇新增就业年均5万人以上,全市职工平均工资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54倍。每年拿出近80%财力用于解决群众民生难题,持续深入打好脱贫攻坚战,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厚植开放优势,建好“一带一路”重要支点

记者:连云港将如何进一步深化双向开放,擦亮“标杆和示范项目”品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马士光:开放一直是连云港这座城市的最大特色。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以来,连云港充分发挥区位、港口等优势,高水平提升开放能级、高质量打造开放门户、高层次深化开放合作,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立足获批全国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新的起点,连云港将举全市之力建好东西双向开放门户、“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在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加快推动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提质增效。提升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组织物流园、国际班列运营质效,加快中欧班列陆海集结中心、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一带一路”供应链里海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畅通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积极参与跨里海运输通道建设和中吉乌通道双线布局,不断巩固我国中西部和中亚地区最便捷出海口地位。

加快推动国际枢纽海港提档扩能。围绕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高水平建设“千万标箱、东方大港”,加快推进30万吨级原油码头、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等重点工程,持续完善港航物流、多式联运体系,经营好“进了连云港就是进了上海港”品牌,加强与省内兄弟城市及陇海沿线省份共建共享,更好服务腹地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动区域合作共建提级扩量。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方位融入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局,纵深推进东中西区域合作发展,建好自贸试验片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载体,办好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丝路物博会等展会活动,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物流、经贸、文旅、民生等领域交流合作,积极构建国际和区域开放合作新高地。

打造万亿石化产业集群,锻造经济增长强引擎

记者:连云港将如何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要求,高水平推进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建设?

马士光:省委全会提出支持连云港加快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为我们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坚定了决心、增添了动力。作为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全市已经形成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大产业集群,去年石化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当前和下一步,我们将锚定“打造万亿石化产业集群、建设全球有重要影响力化工区”的目标定位,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坚持高起点规划引领。落实好国务院批复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省政府批复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修编)》等文件要求,坚持“减油增化”方向,加快强链、补链、延链,推进产业链上游向油气储运、交易等环节延伸,下游向临港物流加工、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拓展,推动徐圩新区与灌云、灌南、连云等石化拓展区联动成片、链群成势,力争到“十四五”末石化产业产值达4000亿元,到“十五五”末全面构建起世界一流的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

夯实高质量项目支撑。围绕构建高端石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总投资超千亿元的盛虹石化高端深加工产业链、卫星化学α-烯烃综合利用等一批“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同时发挥原材料、综合物流、环境承载等方面优势,进一步做好原料“后加工文章”,聚焦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方向,招引集聚更多“含金量”“含绿量”高的优质项目,带动形成若干百万吨级石化下游产业。

加强高标准园区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着力营造“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的发展环境,为企业生产经营、人才安居乐业创造良好条件。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布局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平台载体,推动资金、人才、技术集聚,为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守牢安全、环保等底线,切实提升石化基地本质安全水平,构建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连云港将如何书写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和时代新篇?

马士光:近年来,我们坚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当前和下一阶段,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严格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总目标、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按照省委全会部署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加快高质量发展“后发先至”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抓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对接落实好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等改革任务,统筹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夯实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基础。

聚焦对外开放这个最大特色抓改革。围绕打造“标杆和示范项目”,依托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物流园、中欧班列等载体,用好自贸试验片区、综保区等平台,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上持续攻坚,全力建好开放门户和重要支点。

聚焦人民至上这个价值取向抓改革。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精准推出一批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滚动实施、高质量办好年度民生实事,让群众有更多更实的改革获得感。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健全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治提升”等工程,落实好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确保社会大局和谐安定。

聚焦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保证抓改革。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准确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的前提下谋划和推动改革,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深化管党治党制度改革,发挥好党建引领推动改革的关键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做改革发展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带动全社会形成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生动局面。

标签:
责编:戴雨扬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