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台风带来极端天气,导致我家楼下树木倒伏、房屋漏水等。幸亏有小区党支部组织的志愿服务队,问题很快解决了。”“小区党支部‘惠聚驿家’阵地不但及时发布防台风相关信息,还安置了不少困难群众、建筑工人、外卖小哥等,发挥了大作用!”今年以来,无锡市惠山区既扭住“小区”这一城市治理最小单元、全面推进“把支部建进小区”,还着眼农村实际,把支部建在自然村,激活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谋发展,领着村民蹚出致富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也是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最大来源。按照“自然村党支部—产业党小组—党员先锋岗”三级组织架构,惠山区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围绕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推进具体措施落实,党员先锋和经营主体对接,聚焦水蜜桃、稻米、精细蔬菜三大优势作物,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民宿、乡村咖啡馆等新业态。
“阳山的核心产业是桃,我们始终坚持‘支部领着产业走,党员带着群众富’发展理念,将支部建在产业上,将阵地落到村子里,带动村民发展传统种植、桃木雕刻、文创旅游等产业。”阳山镇阳山村葫芦谷党支部书记张敏南说。在党支部带领下,洛社镇万马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阳山镇桃源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誉不仅意味着获得认可,更带来实际利益,今年上半年惠山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4%。
为了进一步拉长做深产业链、促进高质量发展,自然村党支部聚焦资源保障,系统开展联村共建、联政共建、联企共建、联银共建、联校共建、联社共建“六联六共”行动,推动实现“要素集聚、资源优配”。今年蜜桃季期间,惠山区80余个“蜜桃村”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联建,通过“惠农e贷”“农易贷”等金融产品,向369户桃农发放贷款超3729万元,以金融“活水”浸润满园桃香。
攻难点,吸纳多方力量探索新解法
“农房翻建投入大、周期长,部分村民存在疑虑,党支部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走在阳山镇火炬村村巷间,该村第一书记黄成感慨道,“我们通过自然村成立功能型党支部、第一书记兼任支部书记,把在册、在职党员组织起来,并与银行、建管部门开展联建,推出‘一事一议’‘组团贴息’等举措降低翻建成本,有效保障了工程进度。”
按照“土客结合”原则,惠山区在推进自然村党支部建设中,以功能型党支部、兼职委员等形式吸纳村民小组长、乡土人才、致富能手等本土力量和第一书记、荣誉村长等外部支援。同时,常态化梳理村民“需求底册”、支部“资源底册”和自然村“项目底册”,针对村民急难愁盼实事项目、自然村转型发展重点项目,设置“项目推进图”,由支部书记专办、支委成员领办、支部党员帮办、村民群众督办,实现工作推进项目化、项目推进责任化、责任落实节点化。
“小支部”连着“大工程”。截至目前,惠山区570余个自然村党支部共围绕农房翻建、征地拆迁、河道整治等工作设立310余个“攻坚项目”,有力支撑全区乡村振兴工作大局。
解民忧,凝心聚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马塔浜邻近工业园区,本地青壮年多选择在城市定居,外来务工人员填补了用工空缺,也带来了治理难题。党支部通过打造‘马大姐’‘先锋帮’等品牌,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增强了自然村新旧居民的凝聚力。”坐在“惠聚驿家·马塔浜”村民议事厅中,洛社镇张镇桥村马塔浜党支部书记费涛说。
面对自然村村民需求日渐多样化的现状,如何进一步增强认同感和凝聚力?建组织、搭平台、设机制是关键。惠山区构建“村党总支—自然村党支部—村巷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并建立三级联办机制,创设“惠聚一堂”议事会,根据自然村人口结构特点,在党支部、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等之外,有意识地邀请村里的“马大姐”“老娘舅”等参会,近年来共化解各类大小矛盾纠纷100余起。
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四事决策”机制,探索实践“党组织提事、村民理事会议事、村民会议决事、村委会执事”民主决策流程,深度激发村民自治热情与基层治理活力,实现群议有场地、群建有动力、群治有方法,累计助力拆除违章建筑120余处、流转70余户宅基地。
党的组织建到群众身边、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在“惠聚驿家”品牌引领下,一个个城市小区、自然村落愈发欣欣向荣。惠山区将坚持把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作为固本之举、长远之计,不断创新,以更灵活的形式、更丰富的形态,进一步推动组织扎根、资源下沉、服务进门,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记者 李爽 李楠 段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