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产创融合筑磁场 两区协同增动能 解读南通开发区“创新密码”
2024-09-22 06:51: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丁威程 王世停

前不久,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公布,南通地区共3家企业获奖,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独占其二。其中,中天海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实现南通开发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一个以工业经济见长的“老牌”开发区,何以勇攀科技高峰、成为江苏创新版图中的重要板块?答案是:聚人才。

“开发区是经济建设主战场,更应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招才引智的主阵地。”南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南通创新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保德林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扬产业之长,聚协同之势,营造“如鱼得水”创业环境,厚植“近悦远来”创新生态,为加快打造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先行示范区澎湃“第一动能”。

“产创融合”构筑强磁场

海缆是海上输电的“主动脉”,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国际首创低交联体系±400kV直流海缆,解决了中远海海缆充电功率大、载流量受限和电压稳定性问题。

从“0”到“1”勇夺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背后是一支创新创业团队,其中博士占比超七成。

众多高层次人才从何而来?又为何而来?“一面锦旗”给出答案。7月31日,中天海缆向南通开发区组织部人才科技部门送来锦旗并“报喜”:去年举办的“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活动中,企业与毕业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葛旭飞博士深度对接,后者加盟担纲“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负责人,一举攻克多项技术难题。

聚焦“3+1”主导产业链,围绕企业需求“靶向引才”。为解决“高压海缆抢修”难题,南通开发区协助企业成立“徐拥军大师工作室”,承担海缆维修与关键性能试验的研究;“大容量±500kV高压直流交联聚乙烯绝缘海底电缆”项目研发亟需领军人才,开发区积极对接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柔性引进国家“杰青”入选者李盛涛……

积极策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总体要求,南通开发区创新设立校地企人才项目路演、高层次人才招聘、产学研合作对接“三位一体”复合式招才引智模式,高频举办“能达杯”创新创业大赛,承办“清华大学南通周”“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等活动。

“企业出题、政府发榜、人才攻关,引导企业变‘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南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姜宇敏说,围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服务中天海洋、惠生清洁、振华重工等海洋科技型企业组建1—2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体,把人才“关键变量”转为企业发展“最大增量”。

“两区协同”营造活力场

9月3日晚,一场“人才夜课堂”在紫琅人才公寓青年夜校开讲。学员中既有南通开发区科技人才,也有南通创新区的青年创业者。

南通开发区与南通创新区地域相连,前者是我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产业基础雄厚;后者是南通聚力打造的“创新创业主阵地、青年友好示范区、活力绽放新中心”,集聚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等一批重点研发机构,创新要素密集。今年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南通创新区与南通开发区协同发展,进一步做强城市活力新中心。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200多名学员的招商“砺剑班”上半年开班,两区协同后招商图谱范围更广、产业领域更新。放大“砺剑班”联训经验,科级干部“星火班”、青年人才“扬帆班”纷纷请来两区业务骨干授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着力构建“科创项目到创新区、产业落地在开发区”互动发展新格局。

开设青年创客“政企直通车”,举办星湖英才荟、人才沙龙系列活动,百名“能达栋梁”年轻干部挂钩帮扶百家人才企业……全面推进两区协同,南通开发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和“青年集聚”计划,打造聚才引智的“活力场”,每年新增青年就业近2万人。

“优化生态”摆开竞技场

8月中旬,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在开发区能达BEEPLUS创智天地调研时要求,着力做强创新载体,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推动更多优质创新资源在园区集聚。

做强创新载体,南通开发区积极对接大院大所、科研机构,与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共建能达生物医药科创园;推动大通宝富与省产研院共建联合创新中心,中天储能联合新宙邦、中天超容等成立新型储能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通基地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南通分中心成功落户;入选“江苏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系全市唯一。

优化创新生态,南通开发区探索建立多维度人才评价体系,迭代升级“人才科技新政4.0版”;聘任10名“人才生态环境体验官”,以“第一视角”沉浸式体验办事全流程、服务全过程;打造“路演+加速营+基金+园区”面对面平台,为人才企业加油助跑……

“竞速新赛道,比的是创新生态。”姜宇敏介绍,不断完善全链条孵化体系和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打造全域优化创新生态的“竞技场”,为各类人才搭建舞台。上半年,开发区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90家,新增发明专利516件;有效申报国家级海外人才115名,获市认定人才科创项目76个,刚性兑现人才科创项目资金7000万元。

人才产业双向奔赴,创新发展聚智攀峰。上半年,南通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工业投资增长42.5%,均列全市第一。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