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省,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专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7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位居东部大省前列,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国工业经济稳增长发挥了“挑大梁”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系统部署。下一步,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持续深入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发布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进行解答。
夯实优势,群链协同挑大梁
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9年全国第一;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4.2%……发布会开场,省工信厅厅长朱爱勋首先公布了一组令人振奋的制造业数据。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全省工信系统坚持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引领,紧盯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深入实施制造强省“八大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在朱爱勋看来,江苏做好了“四个聚焦”——
聚焦群链协同,全面加强“1650”产业体系建设。我省着力构建包含16个产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更具江苏特色的“1650”产业发展体系,逐群逐链建立“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印发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方案,推动政策资源向重点发展的产业倾斜。
聚焦锻长补短,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水平。我省持续布局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点—链—面”结合的三类技术创新载体;紧盯重点产业链“五基”领域的薄弱环节,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开展协同攻关,着力攻克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技术。
聚焦数智赋能,持续深化“智改数转网联”行动。江苏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抓好免费诊断、示范标杆培育、服务商引育等工作,有关经验做法被工信部推广。
聚焦壮企强企,深入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我省坚持以制造业领航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优质企业梯度建设为抓手,系统构建“一网四库三级机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拥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标志。眼下,江苏已有10个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辐射带动机械、电子、轻工、冶金、石化、纺织等6个“万亿级产业”,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推动更多优势集群加快向世界级迈进?
“下一阶段,我们将以国家级集群为引领,聚焦‘1650’产业体系,全力构建新能源等5个国际一流、物联网等5个国际先进、航空航天等6个全国领先的集群培育方阵。”省工信厅副厅长黄萍表示,要做好“四个强化”——强化顶层设计,启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强化创新引领,1个集群布局1个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数智赋能,“点”上打造若干转型标杆,“线”上协同推进链式改造,“面”上探索集群数字化整体提升路径,强化生态构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持续转型,激发新质生产力
江苏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离不开制造业的持续转型。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智改数转网联”,正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今年是江苏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年,截至7月末,全省累计开展“智改数转网联”免费诊断企业超5.1万家,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改造项目约5.6万个;累计建设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8家、智能制造工厂32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5个。
“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出台新一轮的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计划,概括起来就是‘12345’。”省工信厅副厅长池宇解释说,即实现“数实融合强省”建设迈上新高度的目标;健全省市县联动,政府、制造业企业、服务商协同两个机制;深化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夯实关键核心技术、智能装备、新型基础设施、人才四大基础;聚焦做强“1650”筑峰强链重点企业、优化智能制造梯度推进体系、用好千余家优秀服务商资源池、推广“1650”全行业智改数转网联实施指南、强化智改数转网联监测评价这5项重点工作。
以钢铁、石化、轻工、纺织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是江苏制造业的基底,但转型难度也最大。“我们将持续深化传统产业焕新工程,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之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省工信厅副厅长石晓鹏介绍,为此我省将以“六个一批”举措全力破局——围绕六大传统行业,免费巡诊一批(企业)、淘汰落后一批(生产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一批(焕新项目)、项目支持一批、金融服务一批(优质项目)、标杆引领一批,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人工智能是重要驱动力量,如何推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更多新动能?“江苏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1200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下一步,要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应用、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产品,提升产业支撑保障能力。”池宇说。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也是能源资源消耗大省、碳排放大省,持续提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也是重点发展方向。“我们将以锻造产业绿色竞争新优势为主线,稳妥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全面构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石晓鹏表示,工信领域将进一步“调结构”,统筹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增优势”,全面巩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领先水平;“补短板”,持续提升工业领域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强保障”,加快完善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保障措施。
突出主体,“三个一批”强企业
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2%,较去年同期加快11.1个百分点,市场预期稳步改善。发布会上,对涉企问题也进行了及时解答。
今年,省政府与工信部签订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协议落实,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是关键。朱爱勋介绍,我省将以“三个一批”举措,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树立一批创新示范标杆,聚焦船舶工业软件、动力电池及储能等领域培育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认定,打造技术创新“头雁”阵列。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坚持“企业出题、企业答题”,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成立攻关联合体,每年组织实施100项企业主导的“1650”产业体系协同攻关项目,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推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发布《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实施一批首台(套)重大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项目,推广十大信创示范标杆和一批优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品,争取更多企业创新成果纳入政府和国有企业采购目录。
在江苏,除了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省拥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93家,市县两级服务中心覆盖面分别为92%、84%。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至今已配备服务专员1600多名,尤其是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配尽配”。下一步,如何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朱爱勋表示,为不断优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省工信厅提出“12字目标”——
“提高度”,依托“数字工信”打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一网四库三级机构”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四链融合的产业服务体系;“拓广度”,通过新设、重组等方式,健全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织密服务网络,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强精度”,制定《江苏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服务与发展指数测算体系》,引导服务机构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质量、增加企业满意度;“延深度”,继续深入开展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巡诊、“一月一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融资路演等活动,着力为中小企业提供特色服务。
记者 付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