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立下“军令状”,只为东方大港梦圆——两百万字日记中的连云港建港往事
2024-06-28 06:48: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林元沁

“没有万吨级泊位,何来深水大港?奔着这样的念头,无数港口建设者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抢抓工期。那时候,港湾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场面。”手握一张黑白照片,赵鸣思绪万千,“这是1975年冬,连云港港口建设百日抛石抛砂大会战时的一幕,我父亲全程参与指挥,没日没夜,几乎以港口为家。”

赵鸣之父赵泳前半生从事教育和青年工作,还长期在省工业厅、工办、经委等部门从事经济工作,离休前任连云港港务局党委书记,连云港港口建设事业倾注了他半生心血。“我父亲爱写日记,直至2014年去世前,留下了260多本、长达200多万字的日记。这些珍贵的日记,串联起连云港港的变迁。”赵鸣说。

作为沿海城市,1972年的连云港仅有7个三五千吨级泊位的小港。鉴于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发展所需,1973年2月,周恩来总理发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同年6月,江苏省连云港建港指挥部正式成立,各方精英汇集连云港,建设大会战正式打响。

彼时,赵泳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去仪征化纤厂,二是到连云港建港指挥部。建设连云港港口是中央交予的重任,去连云港!赵泳几乎毫不犹豫作出抉择。作为指挥部工程处处长,甫一上任,他就参与到艰难任务中——国家要求1974年、1975年两年,连云港既要抓紧完成万吨级煤码头建设,又要把原港区两个码头改扩建成4个万吨级、两个5000吨级杂货泊位,还要新建外轮航修站等,扩大港口吞吐能力。

“初创阶段要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技术支撑。”赵鸣说,为抢抓新煤炭码头建设工期,建设者夜以继日赶潮水、赶工期,一天当两天用,开展了百日大会战。时值冬季,凛冽寒风直往棉袄里钻,大家毫无怨言,挑灯夜战。连云港机关干部、普通市民甚至中小学生都参加大会战,以能为港口建设出一分力为荣。这张照片就记录了当时简陋的施工设备和人们冲天的干劲。

连云港海岸属于淤泥质海岸,淤泥一直是困扰深水大港建设的障碍之一。“抛填建设中发生了连续塌方,白天抛撒的石料,到了晚上被海浪一卷,都沉入了海里,数天的抛填成果付之东流。”赵鸣回忆,当时一些专家认为连云港“回淤严重、软基基础、陆域狭窄”,并不适合建深水大港……难关和争议接踵而至,港口建设一度暂停,赵泳作为工程处处长压力巨大。“从‘万马奔腾’到‘万马齐喑’”,当时赵泳日记里的寥寥数语,足见心痛和失落。

1974年12月,新煤炭码头建成投产,连云港港从此跨入具有万吨级深水泊位的港口行列。1975年10月,连云港第一个万吨级杂货泊位建成投产,全市上下更是士气大振。

1984年,连云港获批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深水大港规划快速重启,赵泳和同事们激动万分,投入建设庙岭新港区的新战斗。赵泳在日记里记录了一则鲜为人知的故事:“1983年6月12日,庙岭山进行第13次爆破,药量为29.7吨……临爆前一天,济南铁路局出于对隧道安全的关心,发来一份长近一尺的电报,要求取消这次大爆破,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建港方负责。”面对各方压力,赵泳和专家们毫不退缩,表示愿立军令状,在确保科学安全的前提下完成爆破任务,为港口建设跳出“陆域狭小”定论、打开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1986年,庙岭煤码头建成,连云港港吞吐量从百万吨级跃升到千万吨级。自庙岭起飞,连云港港彻底跳出1933年开辟的老港区,如今已是拥有88个万吨级泊位、30万吨船只可以自由进出、年吞吐量超过3亿吨的东方大港。赵泳曾自豪地写道:“现在,一座座伸向大海的现代化突堤码头,一个个停靠着远洋巨轮的专业化深水泊位,铁路上行驶着一列列满载集装箱和散装货过境的内燃机车,内河里航行着的机动驳船,东来西往、北进南出,描绘着最美最好的图画……这些都勾画出了名闻中外的国际性枢纽港欣欣向荣的景象,勾画出了服务陇兰、沟通世界的桥头堡的蓬勃雄姿,勾画出了多少代港口建设者为之魂牵梦绕的东方大港梦!”

今年是连云港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如今,海陆丝路在此交汇,新亚欧大陆桥与海上丝绸之路在这里无缝衔接。“一体两翼”组合大港的格局远超前人计划,有力支撑多项国家战略实施。在前人筚路蓝缕的基础上,连云港港已蝶变为我国东西双向开放的海洋门户和欧亚两大洲的出海口。

标签:
责编:戴雨扬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