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推动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长成林”、未来产业“快生根” 扬州锻造产业竞争力提升发展“显示度”
2024-06-22 06:43: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汪滢 李鑫津 周晶  
1
听新闻

“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打造一流的科研创新能力,去年研发投入2.4亿元,今年接近翻番。2023年首批入选了国家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我们有信心在科创强企的战略引领下,提升企业在世界竞争平台上的‘显示度’。”在6月12日召开的扬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上,扬州联环集团董事长夏春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重要指示,服务支撑全省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深入推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成为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地’和‘重要窗口’。”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在此次全会要求全市把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长成林”、未来产业“快生根”,全力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蓄势:新锐板块各展所长培植新优势

随着腾讯集团打造的混元AI大模型落户,扬州(仪征)大数据产业园的实际算力能力已达6200P,规划算力超20000P。单位面积机架数与算力能力均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目前,仪征已形成“算力存储、智能制造、应用服务”联动发展新格局。

作为“十四五”以来江苏省内第一个获批的通用机场项目,高邮通用机场正在火热建设,未来将建成A1类生产服务型通用机场。航空产业是扬州“613”产业体系的首群首链,是扬州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抢抓低空经济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扬州聚焦通用航空、无人机、低空旅游,开展实施“四大行动”,聚力打造低空产业科创先行地、低空检验测试特色地和低空应用场景示范地。为加快推动低空经济、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形成地方特色,今年5月,扬州连续召开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和氢能高质量发展大会,40个相关项目成功签约。

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阵地”,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扬州区域内九大板块围绕“613”产业体系,明确各自在新赛场中的定位目标,各展所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

“重要基地”,就是打造全省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科创基地;“重要窗口”,就是打造全省有引领力和标识度的未来产业展示窗口。对照扬州提出的两个“重要”目标,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已经脱颖而出。今年4月,高邮航天锂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正式加入“全球独角兽企业俱乐部”。6月16日,在“2024中国(重庆)独角兽企业大会”上,扬州获评“独角兽企业新城”。

发力:传统企业创新发展积蓄新动能

近期,由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开发的一类新药LH-1801顺利进入三期临床。这个2016年研发投入仅600多万元、营收10多亿元的传统药企目前已建立了集团科创中心和化学药研究所等五大研发平台,包含10个一类创新药在内的近百个在研项目齐头并进。在“掌门人”夏春来看来,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的快速集聚,“我们从一个博士都没有,到今年年底将拥有包括20名博士、200名硕士的高端研发团队,有望彻底解决企业发展的动力源问题,力争‘十四五’末集团实现经营性收入过百亿。”

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性提升,扬州的企业家们正在努力摆脱传统增长路径,向新突破、向高攀登。扬州市科技局近日公布了首批22家拟备案创新联合体名单。由联环、耀扬等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或重大科创平台牵头,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抓手,打造从基础研究、试验验证、成果转化到应用研究的产业链生态圈。

5月27日,依照“灯塔工厂”标准建设的丰尚智慧园项目正式开工,为扬州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牧装备产业集群再添新力。在三笑绿色智能工厂,150台机器人同时自动完成注塑注胶等工序,牙刷日产量从100万支跃升至150万支。亚威股份总投资20亿元建设的“金属成形机床智能制造项目”一期工程近期即将投入使用,将形成年产约2000台(套)伺服压力机、100条自动化冲压及落料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最终要落脚到企业等经营主体。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是存量企业做强的必由之路。”扬州市工信局局长钱峰表示,今年扬州将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1000个,全年新培育100家智改数转网联标杆示范企业。

合力:构建全新高质量发展动力体系

全会召开之前,扬州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15项重点课题调研,围绕如何提高服务“613”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落实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人才创新、生态创新和制度创新,共同构建一个全新的高质量发展动力体系提出了下一阶段的方向和目标任务。

要推动生产形态向信息化数智化转变,人才不可或缺。“今年以来我们围绕数字经济培训9000多人,占总培训数的一半。接下来,围绕智改数转网联人才还要加大培训力度。”扬州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季培均告诉记者。近年来,扬州吸引包括近百名两院院士在内的3300多名“高精尖”人才来扬创新创业,近三年进入扬州就业市场的大学生人数逐年递增,“留才率”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同时,扬州建成各类科创载体超过400万平方米,拥有中航系“两院一中心”、国汽轻量化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这些都为扬州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近日,《关于国务院办公厅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发现典型经验做法的通报》对扬州行政审批新模式、推动失信治理以及创新信用服务新场景等多方面做法和成效给予了肯定。5月10日,“莲动扬州”公共资源交易立体监管平台正式运行,目前已预警了7个招投标项目中有串标现象,进一步营造了公平公正环境。今年1至5月扬州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62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04个,24个列省项目、525个市级项目开工率分别达75%、84%。

5月28日是扬州首个“企业家日”,各部门纷纷亮出服务新举措,表达了扬州政企同向同行同心同力、为全省打造“重要阵地”贡献力量的决心。

记者 汪滢 李鑫津 周晶

标签:
责编:戴凌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