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国内唯一一家专业指纹博物馆展现独特文化脉络——生命的歌者 信用的使者 证据的王者
2024-05-21 06:55: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指纹是人类独特的生物特征之一,不仅代表了“我是谁”,还是确认个人身份的重要线索。那么,在这个大小不到2平方厘米的指纹里,究竟藏着怎样的生命密码?

国内唯一一家专业指纹博物馆——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就坐落在江苏警官学院浦口校区。1000多平方米展区内,陈列着1万余件珍贵展品,多视角、全方位展现着中国指纹文化的发展轨迹及指纹背后所隐藏的神奇密码。

踏入博物馆,一个4个月大的胎儿塑化标本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胎儿在母体内4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形成指纹。6个月时,随着手脚发育完全,胎儿手足掌面便长满乳突线,形成乳突花纹结构,最终形成完整的手掌面上的皮肤花纹。

“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指纹,因此,指纹成为我们的身份标志。” 江苏警官学院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教师朱薪宇解释说,人类指纹分为四大基本纹形,分别是弓形纹、箕形纹、斗形纹和混杂型纹。

博物馆的一面展墙上,详细阐述指纹的形成原理:人的手指皮肤上的乳突线上分布着许多汗孔,这些汗孔的直径非常小,大约每厘米有30到50个。当我们触摸物体时,手指分泌的汗液会通过这些汗孔留下指纹的纹路。

“指纹的自然特性是人各不同、触物留痕、终身基本不变。”一块展示同卵双胞胎兄弟照片的展牌前,揭示了指纹的三大自然特性。尽管双胞胎兄弟的外貌极为相似,甚至DNA鉴定也难以区分,但他们的指纹却有明显差异。

回溯历史,中国古人对指纹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博物馆内复原的新疆昆仑山手印岩画,距今已有万年,画中除了牛羊的形象外,还有古人印上去的手印。这表明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意识到每个人的手各不相同,并以此作为占有猎物的凭证。而进入唐代后,指纹逐渐成为签订契约和确认事实的凭证, “唐麟德二年(665年)张海欢白怀洛贷银钱契”这件展品上,留下了当事人的指节印。“古人认为指节的长度,也是人各不同,因此可以进行简单的指纹认证。”朱薪宇介绍,汉唐时期,人们在订立契约时,会“署名为信”或“画指为验”,不会写字的,则在自己姓名位置亲自画上签押,或画上自己中指节印痕,有时还注明“手不解书,以指节为明”,表明该契约的可信度。

“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开当铺……九螺十螺中状元。”这虽是一句民间俗语,但反映了人们对指纹细致入微的观察。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指纹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馆内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契约画押、证件确认和纪念手印,“指纹在民间是诚信文化的象征,当我们按下手印的那一刻,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动作,更意味着做出了‘君子之约’。”

随着时代发展,指纹因其唯一性和稳定性,被誉为“证据之王”,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侦查破案。馆里收藏有一本珍贵的《指纹法》,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指纹学术专著,全书13章,20余万字,作者为伍冰壶。伍冰壶是香港警察部门警员,他将国外指纹技术和自己工作经验相结合,于1918年撰写并出版这部著作。

在实际的侦查破案中,指纹比对是一项严谨、细致且枯燥的工作,从现场取回来的指纹,大多是需要经过提取、比对和检验的。展馆里展示着一台由广西警察学院捐赠的真空镀膜仪。朱薪宇介绍,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将真空镀膜技术引入指纹显现,这是一种新的物理显现方法,通过在高真空条件下在物体表面沉积一层薄膜,以增强手印的反差。这台高真空镀膜仪生产于1982年,由公安部牵头联合厂家研发,用于显现橡胶、皮革、纺织物等物体上的手印。

“公安机关的技术人员在进行指纹鉴定时,并不是看指纹的纹形,而是观察指纹的细节特征。指纹并非完全连续的,而是如城市道路一般,中间会有断开和分叉的地方。这些地方被称为指纹的细节特征点。技术人员在指纹鉴定时,如果能找到8处相同的细节特征点,且不能有无法解释的不同点,就可以认定是同一人的指纹。”朱薪宇说,在利用指纹比对破案中,人工比对工作至关重要,这项工作不仅工作量大且枯燥乏味,需要技术人员有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

“从古代的手印岩画到现代的高科技指纹鉴定技术,指纹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馆长刘莉说,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指纹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展,将继续在保障社会安全、维护个人权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记者 王慧

标签:
责编:路航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