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举办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大国工匠展示区展板上的文字对他的职业角色这样形象概括:“大国重器精密部件‘雕刻师’”。179项先进数控加工方法发明人、9项全国QC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江苏省首届技能大奖获得者……参加工作二十二载,他凭借一股“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制造精神,破解了高强钢加工工艺、起重机核心零部件中心回转体加工等诸多难题,在中国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加工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他,就是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技能工艺师孟维。
精益求精,成他人所不能成
“‘敢于争第一’,就是工作上如果没有争第一的目标和劲头,那就不要去做;‘勇于创唯一’,就是在技术上要勇于创新,做别人不能做的事情。”孟维说。在精密零部件数控加工领域深耕20多年,他一直以此鞭策自己,潜心钻研,精益求精,取得了累累创新成果。
2018年,孟维成功主导了行业内首条零部件智能产线的设计和制造,该项目助力徐工重型次年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唯一“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当时创新之不易,他至今历历在目。上智能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将所有生产工艺加以改进并标准化。“为此,我带领团队成员扑到了生产一线,自己在现场操作设备一干就是22天,工作最紧张时吃住都在现场。”孟维说。如今,零部件智能产线已成功在8—1600吨系列轮式起重机固定体自动化加工过程中运用,形成行业内首条多产品多机型混产、智能无缝排产、工步过百的深孔零部件离散型智能加工线,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智能产线运用后,孟维又进一步将7道工序缩短为3道,加工周期缩短2天,效率提升300%。
超大吨位起重机,是衡量工程机械企业技术水平的试金石。2022年9月2日,由徐工集团研发制造的2600吨级起重机——XCA2600和XCC2600问世,一举成为当时的“全球第一吊”。而该型起重机的关键零部件,均出自孟维及其团队之手。研发过程中,横亘在孟维团队面前的技术“拦路虎”,是承重部件上重达227公斤的梯圆螺纹精加工这一世界级难题。“当时我们能生产的最大梯圆螺纹,其螺距在16毫米左右,而2600吨级起重机的要求是20毫米螺距,没有合适的刀具进行加工。”孟维说,为此,他们前后自制18种非标刀具,最终成功研制出了加工精度符合要求的专用刀具,并一点点拼出了2600吨级起重机所需的新的转接结构。
超大吨位起重机梯圆螺纹加工制作,让孟维摘得2023年江苏省职工创新十大绝技绝活。而由他加工出来的超大吨位起重机转接结构,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徐工集团千吨级起重机上。孟维带领团队还攻克了单缸插销缸头、中心回转体、测长电缆卷筒等6种核心零部件难关,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大吨位起重机领域的完全零部件国产化。
执着专注,宝剑锋从磨砺出
今年3月,孟维荣获江苏省第十批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雷锋身上的“螺丝钉精神”,正是孟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真实写照。“再复杂的大国重器,也要从打好每一颗螺丝钉开始,只要钻研得够深、琢磨得够细,技术工人也能走技能报国的路。”孟维说。
孟维的职业起点并不高。今年42岁的他1998年中考时,在家人“学个手艺”的劝导下,进入徐工技师学院学习,毕业后成为徐工集团一名普通车床操作工。第二年,企业首次引进数控设备,作为车工尖子的他成了厂里首批数控车工。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刚开始接触数控机床时,面对陌生的操作界面,孟维没有气馁,从最基本的《数控编程与加工》学起,一有空闲就查阅资料,一有专家来就打破砂锅求教,一有问题就钻研到底。为实现复杂零部件切削加工,他还死磕各类绘图软件、计算机辅助编程软件,硬是从计算机“小白”修炼成了专家。
从初学到精通,孟维放弃了休息时间,每天都会第一个到达工作岗位,最后一个离开。此外还积极参加各级别的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有志者事竟成。孟维先后夺得全国技术能手、省赛冠军等多项荣誉。
对工作始终执着专注,吃苦不言苦、处难不畏难,让孟维练就一身绝活绝艺,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公司数控机床加工和维修的“金牌专家”。2021年,他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特级技师。今年1月,又被评为江苏省首批首席技师。
薪火相传,一花独放不是春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行业老话在孟维这儿没有市场。相反,他将“做好传承,带动更多的产业工人由‘工’变‘匠’”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完成企业高技能人才梯队建设,孟维主动请缨,将公司内有绝技、绝招、绝活的一线骨干精英汇合在一起,成立了孟维技能大师工作室,无私分享个人技术精髓,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将工作室打造成为工匠人才的“孵化器”。2017年,孟维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取得专利4项,获市级及以上职工科技创新成果8项,179项数控加工操作法,自研工装夹具、刀具24套,获全国QC成果一等奖15项,创造经济效益6500万余元。
现在,孟维被5所技师院校聘为高级指导教师、企业实践指导师、专业建设委员。2018年至今,他两次入选江苏省产业教授,被聘为江苏安全技术学院等3家高职院校实践导师。他还将所掌握的先进操作方法编成30余本教材,其中《数车加工工艺与刀具应用》等5本成为企业多能工培养指定教材。在他的指导培养下,14人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一等奖、22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6人夺得“江苏省技能状元”、9人晋升为高级技师、25人晋升为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