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文化中国行︱留住“时空之门”,“西津模式”返本开新
2024-04-26 06:20: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 记者 陈越 摄

镇江西津渡,我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善的渡口历史街区之一。步入这座始于三国时期的渡口,一面是“可看见”的历史,一面是“返本开新”的当下:昭关石塔、英国领事馆旧址、救生会旧址、观音洞、待渡亭和成片的清末民初民宅,讲述着古渡的纷纭过往;与之相辉映的,是西津渡作为国家级城市中央休闲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繁荣盛景——龙年新春,西津渡接待游客26万人次;清明假期,这里每天都会涌入三四万人。

脚下,封印着千年路面遗迹和码头遗存的玻璃幕罩,成为“时空之门”的隐喻。古建筑老街区如何打通历史和当下,统筹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业内闻名的“西津模式”,是此次“文化中国行”镇江段调研的重点。

今日西津生长的原点,在于独特的津渡文化。六朝时期,西津渡就是南北江津的重要渡口;唐宋元明清时期,运河与长江之间的转运,这里是必经之路。“西津渡是千年交通通衢,也是战略要津。”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员王礼刚告诉记者,六朝时期,长江镇江段的江面宽约四十里(今约三里),是扼守江南的天堑,“建邺之有京口,犹洛阳之有孟津”,曹丕曾想挥师南下,最终只好“望江兴叹”。同样,由于江面宽阔、渡江凶险,作为津渡文化核心内容的“救生文化”源远流长、辉耀古今。北宋设立的镇江金山等处救生船是中国最早的救生船,清代成立的京口救生会是世界上最早的水上民间救生组织;将江苏救生经验推广到两江、两湖,并被乾隆皇帝纳为“国策”后,中国因此建设起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救生体系。

“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这是西津渡光辉灿烂的诗词文化。王礼刚感叹,从这些诗词里,我们得以一窥长江的古老面孔,想象仅靠扬帆和背纤获得行船动能的艰难年代。

古建筑老街区则是保存这些文明信息的物质载体。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原组长罗哲文称西津渡为“中国古渡博物馆”,为了守好这座“博物馆”,西津渡的保护修复始终坚持严苛的“全时空保真”原则,求其真、存其真、保其真。

“2000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西津渡保护修复工程启动,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昭关石塔损毁严重,当时仅靠混凝土筑成的架子勉强支撑。文保专家大修石塔落架,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形状,石灰石都要找硬度相似的,就像织补衣服一样精细。”镇江市文保专家组成员王敏松回忆道。修复过程后来意外地变成了“寻宝”:塔心里,两片铜板线刻曼陀罗重见天日,一片刻着黄财神,一片刻着观音像,成为西津渡宗教文化的又一见证,后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如今,这座江南现存唯一的喇嘛塔式过街石塔就矗立在游览西津渡的必经之路上,饱经沧桑,而又神采飞扬。在它旁边,多年前几乎成了“大杂院”的救生会旧址和观音洞,如今变身中国镇江救生博物馆和观音文化展示馆。镇江民间文化历史博物馆更是“好玩好看”,这里收集了镇江的非遗项目,如白蛇传传说、董永传说、华山庙会、古琴艺术(梅庵琴派)、扬州评话、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等,其中,围绕白蛇传传说收集的各种改编作品占满一整间展厅。

文气、侠气和烟火气,曼妙地交织于这片熙攘的街区,并且彼此成就。锔瓷匠人、钻研手作技艺的大学生,纷纷把小店开在这里,在博物馆之外,非遗找到了活态传承的土壤。2021年,西津渡入选江苏省首批“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传承与传播同样重要。”省级非遗(泥塑)太平泥叫叫代表性传承人周宝康说。面对偶然踏入店内的游客,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介绍泥叫叫的历史、演示制作过程,成功地收获一波“新粉”。

眼下,国内所有的历史文化街区都面临着如何找到特色发展路径的难题,而“开新”的前提在于“返本”。在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原董事长祝瑞洪看来,“西津模式”的第一要义就是“文史领航”:“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知道“怎么办”。

回看中国镇江救生博物馆,祝瑞洪多少有些遗憾,“当时占有的史料不够充分,导致所讲述的救生故事也不够生动。”后来历经10年的资料搜集,祝瑞洪写出《中国古代长江救生源流考》,从历史长河中发掘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康熙年间镇江绅士蒋元鼐等十五善士发起的京口救生会,规定每救活一人,奖励施救者一两银子;获救者如没有路费,则赠送盘缠助其返乡。此后蒋氏救生传承七代163年,1889年至1891年,仅京口救生会和焦山救生局就救活落水者2281人。那纵横江流的一叶叶救生红船,跃动着人性的耀眼光芒。

如今,“仁善义勇”的救生文化在实实在在的救生事业中承传。“2019年,镇江市公安局三山南山景区分局牵头成立了金山湖义救联盟,3年间拯救了50多人;去年11月30日,京口救生会正式复会。”祝瑞洪欣慰地对记者说。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西津模式”中实现,也照亮了“复兴古渡”的深沉梦想。

记者 冯圆芳

标签:
责编:路航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