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文化中国行︱南京:一座有“看头”的博物馆之城
2024-04-25 06:47: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南京的博物馆还是很有看头的,六朝古都,还有后面的明代、清代,东西还是很多的。”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为南京的博物馆点赞。

作为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南京拥有悠长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截至2022年底,备案在册的博物馆有70家,位居全国前列,堪称“博物馆之城”。2023年,南京共接待游客2亿多人次,全市博物馆就接待了3448万人次。4月23日,“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报道调研行走进南京六朝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和江宁织造博物馆,感知古都金陵的千年文脉,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南京各博物馆的创新发展之路。

“六朝贵族的宴席上,开胃水果有龙眼、荔枝、柑橘,素菜有莲藕、茭白、芡实,荤菜有金齑鲈鱼、鸭卵子、肉炙、糟鱼等,主食则有汤饼、蒸饭、鸭饭。六朝时南京人就喜欢吃鸭子,1500年前也没有一只鸭子能游过长江。”六朝博物馆内,展示青瓷槅、铜甗、陶耳杯等饮食器具的展柜前,讲解员顾子淳风趣的讲解逗笑了观众,也让观众对六朝饮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为建造在建康宫城夯土墙遗迹上的博物馆,六朝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遗址博物馆,也是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统的专题博物馆。“在南京市博物总馆所辖7家博物馆中,我馆年纪最小,今年刚刚‘十周岁’。”六朝博物馆副馆长贺湘笑言,由于年轻,六朝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文旅融合、跨界合作等方面更考虑年轻观众的需求,更注重彰显年轻人的活力。该博物馆每年举办社教活动接近300场次,推出的各种不同主题、不同类别的社会教育课程多达19个。

六朝人尚青,在六朝博物馆,志愿者被称为“六朝青”,参与博物馆志愿工作的青少年则被称为“小青莲”文物守护者。节假日,展厅内每一件重点文物旁边都有一位“小青莲”值守,为观众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这是六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造型精美,气韵生动,它的出土将我国釉下彩工艺出现的时间提前了近500年。”在“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展柜旁,“小青莲”的精彩讲解,让观众感受到了六朝青瓷釉下彩工艺的精妙和神奇。

如果说六朝博物馆洋溢着青春活力,那么,坐落于朝天宫的南京市博物馆则散发着沧桑厚重的历史气息。“我们馆珍藏着南京人头骨化石、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镶金托云龙纹玉带板等一批国宝文物,而我们所在的朝天宫建筑群同样也是极具价值的‘国保’建筑。”南京市博物馆馆长吴阗说,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文保部门至少三次对朝天宫建筑群进行修缮保护,使这组栉风沐雨的古建筑群“延年益寿”,风华长驻。

“观众走进朝天宫‘德配天地’的牌坊式大门后,先欣赏体现儒家价值观的礼制建筑群朝天宫,然后走进新展厅,细品印证南京6000年文明史的历代文物,解读南京城市发展历程。”吴阗表示,南京市博物馆一直在考虑如何让古建筑和馆藏文物产生巧妙联系。今年是龙年,该馆策划推出了“中国龙——甲辰年贺岁展”,不仅展出馆藏100余件龙题材文物及民俗展品,更鼓励观众在观展结束后去寻找古建筑群中的“龙九子”等龙元素。在古建筑中展开一番“寻龙记”,观众不但欣赏了“龙文物”,更获得了不少中国古建筑的冷知识。

距朝天宫不远的甘熙宅第则是南京现存最大的民居建筑群。甘熙宅第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现存房屋162间、天井35个、水井32口。在这组“九十九间半”的深宅大院里,同样也坐落着一家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记者 于锋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同时也是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甘熙宅第,观众可以全景式欣赏277项南京市级以上非遗项目,深入了解南京剪纸、秦淮灯彩、南京云锦、南京绒花等20项极具南京特色的非遗,面对面欣赏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展演。”该馆副馆长刘媛之对丰富多彩的南京非遗项目如数家珍。她说,甘熙宅第的“九十九间半”,为文物的展示和非遗传承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每年都有1万多名大中小学生走进甘家大院,跟着传承人了解非遗,学习非遗。最多时,我们同时为500名学生开办非遗课程。”

古老的非遗技艺也不会仅仅“养在深闺”。刘媛之介绍,依托丰富的非遗项目资源,该馆推出多种“非遗+文物”“非遗+红色文化”“非遗+长江文化”非遗主题研学课程,并与30多所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进行非遗活态传承。20多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走出甘熙宅第,为两万多名南京中小学生带去精彩的非遗课程。

南京是“世界文学之都”,很多南京的博物馆也自带浓浓的“文学范儿”。坐落于长江路的江宁织造博物馆就是很多“红迷”心中的向往之地。

江宁织造博物馆建于清代江宁织造署旧址之上。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曹氏家族多人连续掌管江宁织造近60年。《红楼梦》的作者、清代大文豪曹雪芹正是出自这一家族。江宁织造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晨介绍,作为一个世界级IP,《红楼梦》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国际上也拥有大量粉丝。“我们组建了一支外国志愿者团队,经常举办各种品读《红楼梦》的活动,为外国朋友打造多语言品读《红楼梦》、感悟《红楼梦》的平台。”在黄晨看来,该馆的外籍“红迷”志愿者们已化身文化“摆渡人”,他们不仅在博物馆里,还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传播红楼文化,助力中国古典文学走向世界,让更多人领略“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的无穷魅力。

标签:
责编:路航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