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磊 通讯员 王军
近日,如东县掘港街道的林旭金一家驱车前往当地的“网红景点”——“三河六岸”生态景观带踏青游玩。“三河六岸”是指如泰运河、掘苴河、掘坎河3条穿城而过的主干河道及河岸周边区域,总长度15公里,总面积1.93平方公里。从空中俯瞰,3条河如三道交错的绿丝带,为棱角分明的“水泥城市”增添了盎然绿意和灵秀气质。
如东濒临南黄海,区内河网发达,水系纵横交错。5年前,住宅、工厂、店铺等沿河肆意而建,岸线犬牙差互,生产生活污水、餐饮废水直排入河,导致水体污染,有水不见水、见水不近水、近水不亲水、亲水不净水。如东老百姓一提到主城区这3条河,都是直摇头。
“只有治好3条河,才能焕新一座城。”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介绍,如东老城区沿三河而建,“三河六岸”处处保留着如东记忆。“水质不好,问题大多在岸上。”如东县住建局总工程师俞力彦介绍。2019年开始,如东以“治水”为主线,开启以“三河六岸”为主轴,完善城市路网、增添商业文旅项目的城市更新计划,在如泰运河、掘苴河、掘坎河两岸沿线敷设截污管8.9公里,新建污水管道6.15公里,生活生产污水全面截污纳管,污水直排入河景象一去不返。在“三河六岸”更新建设过程中,如东采取先清淤、再管护的方式,完成河道清淤45万立方米,水底种植生态水生植物1.54公顷,新建改建生态驳岸总长10.3公里。
污染问题解决了,但“三河”周边历史遗留问题还不少。如东县城如泰运河岸边,一座水泥厂因年代久远、经营不善废弃多年,但水泥筒仓、红砖房却是老城市民抹不去的记忆,与其耗资费力拆除,不如盘活翻新,打造具有城市印记的文化创意空间,为城市更新锦上添花。记者在现场看到,老建筑大多穿上了“新衣裳”,斑驳的砖墙与明净的蓝色玻璃重新组合,既保留了工业化痕迹,又极具现代感。岸边,一块大型电子显示屏展示整个街区新貌。历史遗存蝶变网红景点,成为当地用“工业思维”推动文旅出圈的典型案例。
在“三河六岸”区域内,有身着“南通天健”工作服的保安、保洁员维持公共秩序和环境整洁。“三河六岸”项目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总投资12.61亿元。其中,南通天健出资近90%,负责项目后期15年内的管护和运营。
“投资这个项目,看中的就是项目生态利好背后的经济效益。”南通天健副总李志威介绍,“三河六岸”景观初具规模,前来游玩的市民越来越多,“绿水青山”的经济效应逐渐显现。
为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亲水游玩,如东在“三河六岸”新建市政道路8.5公里,新增或提升改造绿化约118万平方米。去年以来,天健悦荟里等两条商业街开业,各类生态公园、展览馆、灯光球场、骑行绿道、书香长廊等设施点缀其间,“三河六岸”沿线人气与日俱增。
“家门口公园绿地成片,真没想到变化这么大。”今年年初,如东举办第九届“百名学子看家乡”活动,回乡学子季雯感慨。去年,如东成功获评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实现了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市民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双提升”。
“三河六岸”是美丽如东建设的重要一环。陈慧宇介绍,今年,该县计划投入6.4亿元,实施涉水工程272项,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不断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科学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为百姓营造更加安心舒心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