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幼蟹洄游秦淮河“遇险”,南京多部门联合“修路”——共护野生“蟹宝宝”回家
2024-03-20 06:48: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王丽华

3月19日晚,长江南京段三汊河水闸旁热闹非凡。河道两边的防洪墙上,上万只中华绒螯蟹幼蟹聚集,浩浩荡荡地从长江和秦淮河的交汇口逆流而上,试图洄游到秦淮河里。

最近,这一拨拨从长江入海口远道而来的幼蟹,持续受到南京市民关注。由于河闸阻拦,螃蟹难以跨越高差四五米、水流湍急的闸口,爬满了滨江路。为此,南京多部门和市民联动发力,一场送“蟹宝宝”回家的接力开始了。

几天前,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红英第一次看到朋友发来的幼蟹视频时,觉得难以置信。视频里密密麻麻的幼蟹在长江岸边坡面爬行,这场景已有二三十年没有见过了。她第二天就赶去现场一探究竟。“我从1998年开始做中华绒螯蟹的研究,就没有在长江边看到这种景象,长江禁渔前我们特意请渔民在江上捕捞野生成蟹都难找到。”孙红英说。

中华绒螯蟹是一种来往于咸淡水、洄游于江海间的动物,而长江口是它们最大的产卵场。每年春季,孵化发育后的幼蟹,都会从海水洄游到淡水里生长育肥,游得近的幼蟹可以到达上海、镇江、南京,游得远的可以到达重庆的内河、湿地。但至本世纪初,长江口的中华绒螯蟹产卵场已濒临消失,野生蟹资源走向枯竭。

这次,野生幼蟹聚集在沿江防洪墙附近,也说明随着长江大保护和长江十年禁渔的开展,野生中华绒螯蟹的数量有了明显恢复,基本回归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

“中华绒螯蟹对水质条件比较挑剔,它们选择到秦淮河‘定居’,也说明秦淮河的水质不断改善,水环境提升了。”孙红英说。

这壮观的一幕在网络上传播,引发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前来捡拾螃蟹。南京市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城管中队的巡查保安晚上巡查时,发现带着孩子、提着桶来捡螃蟹的人越来越多,闸口边水流湍急,万一落水不堪设想。保安一边劝阻,一边逐级上报给管委会和市水务局。同时,为有效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南京市农业农村局也行动起来。

3月17日,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等部门召开现场会议,并组织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动物学会、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等专业组织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研究如何帮助螃蟹们“闯关”。

孙红英认为,中华绒螯蟹吃腐食,可以净化水质、清洁河道,维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平稳健康。现场调研后回到会议室,一坐下来,“怎么办”成了会议的核心问题。彼时在会场外,协会工作人员正提着水桶,把闸口下的螃蟹捡起来一个个运到闸口上。“人工搬运方式不可持续,而且有安全风险,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讨论下来,最终根据螃蟹攀爬能力强的特点,选择了给螃蟹们“修条路”。会议一结束,一场保护行动就开始了。

当天下午,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去市场采购,带着100多米的麻布到现场,用麻布搭建起一条蟹道,连通闸口上下。“一挂好,就有幼蟹陆续爬上去。”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京市三汊河河口闸管理处在重点区域增建数百米的临时隔离护栏,防止人员翻越栏杆进入危险区域捡拾螃蟹;长江禁渔专班和管委会城管也在重点巡查,24小时值班,对市民进行劝阻提醒。

“实践来看,蟹道虽然起到了效果,不过还有优化空间。下一步我们准备一方面改良蟹道,提高通过率;另一方面增加监控设施,监测通过螃蟹的数量。”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工作人员表示。

在政府行动的同时,市民们也积极参与进来。

17日下午1点多,鼓楼区唐山路社区志愿者群发出一则志愿者招募通知。61岁的吴冬英第一时间报了名,跟她同一批报名的有60人。

“你看看,这些小螃蟹就是从这下面的蟹道爬上来的。到晚上就爬满了,慢慢再爬进秦淮河。”吴冬英指着蟹道告诉记者。她从小就生活在江边,小时候就见过河沟里、石头缝里爬一些小螃蟹,但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了。一年前她开始做文明巡江志愿者,巡江时见到有人垂钓就上去劝阻。她目睹了长江的生态环境变化,保护成果已经可见。以长江江豚为例,2022年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长江江豚数量约62头,较2017年科考数据相比,增长24%。

市民参与的热情还在增长,目前招募的志愿者已近200人。在志愿者、执法巡逻人员的劝阻和引导下,一些市民自发成为志愿者,捡拾幼蟹放回河流。现场,2岁半的小朋友安安把脚边一只“失去方向”的小螃蟹抓起来后,轻轻地放进桶里。“捉这些螃蟹干什么呀?”“送‘蟹宝宝’回家。”安安奶声奶气地回答,志愿者们竖起了大拇指。

标签:
责编:戴雨扬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