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世界罕见病日,听一听罕见病群体的“新生”故事——弱有所扶,点亮生命之光
2024-02-29 06:54: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江苏省人民医院罕见病日义诊。

今年2月29日是第十七个世界罕见病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罕见、点亮生命之光,弱有所扶、践行人民至上”。推动罕见病患者“弱有所扶”,需要社会各方的合力。我省多措并举推动各类诊疗协作组深入基层,着力让诊断更精准一些,让治疗离患者更近一些,让患者负担更轻一些。我省还建起全省罕见病生物样本库,各项前沿探索正在逐渐展开,罕见病“有药可医”可以真正被期待。

被重新点亮的人生:

以最小代价用上最有效的药

“我患的病,叫ATTR。”坐在轮椅上的陈林只能循着声音和记者说话,他的眼睛几乎看不见了。

ATTR,中文名叫作甲状腺素转运蛋白淀粉样变,是罕见病中的罕见病,全国的患者也就3000多人。甲状腺素运载蛋白通常在血液中循环,而这种疾病的患者,由于蛋白发生突变,导致其在身体神经等处异常蓄积,引发全身损害,目前的药物只能延缓疾病进展。

“异常的蛋白会沉积在身体各处,就像给身体‘掺了沙子’。”陈林告诉记者,2015年刚出现症状时,他只是眼睛看不清,之后做了玻璃体切除手术,但病情并没有“刹车”,如今手在眼前晃动也只能看得见影子。“现在还出现了肌肉萎缩。”陈林摸了摸自己有点空荡荡的裤管,“你看,都瘦成这样了”。

陈林的愿望很朴素,希望自己“有药可医”。这样的愿望,另一种罕见病的小患者糕糕已经实现了。糕糕1岁半时仍无法像同龄孩子一样正常站立、行走,辗转多家医院被确诊为低磷性佝偻病。最初的治疗方案效果不佳,直到进口靶向药布罗索尤单抗上市。第一次注射后,糕糕就能走能跳,高兴之余,糕糕爸妈的眉头又因为药价皱了起来。20毫克4万元,孩子越大注射剂量也越大,药费简直是天文数字。糕糕爸爸患有成骨不全,即俗称的“瓷娃娃”,糕糕妈妈在孩子确诊后才发现自己也是同样疾病,这对残疾夫妻在福利厂上班之余,凌晨赶大集、晚上摆夜市,加上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医院、药企等一些机构的帮助,糕糕还在坚持用药。

两岁多的聪聪,比他们幸运一些。出生仅14天确诊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仅过了5天就用上了治疗药物,是当时全国接受基因修饰治疗年龄最小的罕见病患者。SMA特效药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从70万元一针降到3万元,还进了医保,聪聪可以规律用药。最近,聪聪可以扶着墙走了。

“虽然和普通孩子仍有差距,但对聪聪来说意义重大。如果没有治疗,像聪聪这样的孩子,2岁之内就会死于呼吸衰竭。”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神经科主任牛琦告诉记者。

越来越“近”的治疗:

罕见病诊疗送到“家门口”

“好久不见,个头蹿上来了,气色也不错!最近有没有好好学习?”南京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方拥军拍了拍8岁女孩佳佳的肩膀,就像一位慈爱的爷爷。

佳佳在2岁多时被诊断患有戈谢病,这是一种家族性糖脂代谢疾病。幸运的是,2021年,专治戈谢病的特效药“思而赞”被纳入省医保报销范围,最高报销比例达90%。及时、足量地用药,佳佳终于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玩耍。

近年来,我省成立并完善了全国首个省溶酶体贮积症诊疗协作组,定期对相关罕见病在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和规范用药开展培训指导。“在协作组内,患者在指定的诊断医院确诊后,由诊断医院制定治疗方案。确认治疗效果安全、稳定后,就会指导基层定点医院长期收治这样的病人。诊断医院则负责定期评估及调整后续治疗方案。”江苏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首届主任委员、南京市儿童医院院长张爱华介绍,佳佳现在已经不需要每半月往返南京,在家乡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能用上药。

罕见病病种多,表现也很多样,涉及学科广泛,患者经常在不同科室辗转就诊。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卓告诉记者,我国基层医生对罕见病的认识不足,容易误诊误治,更需要培训。“基层医生初诊时有筛查意识,然后将患者向上级医院转诊,后续的维持治疗和康复可以回到基层,可以缓解罕见病患者的诊治困境。”

今年年初,江苏省成立全国首个罕见病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为罕见病诊断、治疗、管理、质控及科研工作的科学有序发展搭建平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罕见病的诊疗进入规范化、同质化时代。

让患者看到光明在前:

加强产前筛查和创新研究

很多罕见病是“基因病”,遗传是主因。“我们医院每年上报罕见病病例近2000例,管理的罕见病家系有500多个。”牛琦告诉记者,她看门诊有个习惯,一位罕见病患者来了,她会把全家情况都问一遍,让有必要来检查的患者家属也过来明确诊断。对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她还会详细告诉患者下一代怎样去防控,怎样避免新生患儿出生。

江苏省人民医院目前对罕见病的产前诊断达到每年近500例,新生儿筛查每年1500—2000例,筛查率99%。通过这样的管理,避免罕见病家系新生患儿出生大约300例。“最好的办法是关口前移,做好孕前、产检诊断。”该院产前诊断主任医师卢守莲告诉记者。

求一颗“解药”是罕见病患者共同的愿望。“我总是和患者说,再等等,别灰心,说不定药物就出来了。这两年的药物技术进步飞快,特别是关于基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更多的罕见病药物可以被期待。”牛琦说。

“南京鼓楼医院联合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干细胞中心一起开展干细胞治疗渐冻症的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中。前期也探索开展通过干细胞来治疗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刘卓告诉记者,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看干细胞能否在罕见病领域“突围”成功,是临床研究的思路之一,也是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罕见病的特色。

“去年我们举办第一届罕见病创新论坛,今年计划增加场次,与大学、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继续全面开展罕见病的各项研究。”牛琦告诉记者。临床研究的开展,患者样本是“物质基础”。江苏省人民医院建设全省罕见病生物样本库,同时也是江苏省罕见病大数据平台。样本库的血液、脑脊液、肌肉、神经样本均来自患者捐献,目前已拥有数百个患者及相关家系的DNA标本。

(文中患者姓名均为化名)

记者 杨彦 王甜

标签:
责编:路航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