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绣出人文经济共生共荣的姑苏繁华图
2024-02-28 06:44: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运河十景”之平望·四河汇集

编者按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人文经济学”这一研究命题,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视角和科学路径,人文与经济深度融合也成为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

今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一年来,江苏在人文经济发展中交出了怎样的答卷?新时代新征程上,江苏有哪些特色做法和亮点,呈现出怎样的发展势头?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如何相融互促、相得益彰?新华日报今起推出“人文经济学的江苏实践”系列报道,全面展现江苏人文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解析这些创新案例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新理念、新路径和新范式。

记者 张珺 顾星欣

龙年新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桨声欸乃,苏作坊、创意店林立。老街巷子口,一组以龙为造型的苏式灯彩格外吸睛,龙头高高昂起,龙身在祥云中盘旋而上,灵动飞跃,彰显着这座人文经济“双面绣”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苏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500多年的历史沉淀了深厚的江南文脉,绵延不绝、贯通古今。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既有悠远文脉、人文之美,也是经济重镇、产业高地,苏州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生动缩影。在这里,文化软实力源源不断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精心勾勒出一扇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最美窗口,为人文经济学提供了实践样本。

古韵今辉,

探寻老城更新“平江样本”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今年春节期间,一曲男女合唱的《声声慢》火遍全网,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慕名来听苏州评弹原唱版,平江路的琵琶语评弹艺术馆门口时常排起长龙。

2月23日,记者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虽然春寒料峭,但是依然遮不住这里的繁华热闹。

“不光是评弹软糯好听,平江路上的老宅也都保存得很好,充满了江南韵味。”来自河北省承德市的王艳冬是一名技术研发人员,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她感慨真是不虚此行。

平江路东西两侧有多条小巷,每一条都有别样风景,到处可见古迹、名胜,到处都是文化。

走进西侧的大儒巷38号,里面挂满了喜庆的灯笼、桃花坞木刻年画,不少游客正在拍照打卡。这里原本是一处元代寺庙遗址,在不损害建筑原架构的前提下,苏州将其修缮利用,打造成集非遗体验、阅读、演出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特色文化空间,让老宅焕发新的活力。

大儒巷38号的焕新,是苏州留住文化根脉、保护文化遗产的生动实例。放眼平江路所在的苏州姑苏区,这个老城区内竟没有一座高楼,最高建筑就是一座76米高的古塔——北寺塔。为更好地保护古城风貌,摸清古城家底,当地实施“古城细胞解剖工程”,截至目前,累计采集了苏州历史城区27个街坊信息,为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船行平江河,碧波荡漾,桨声悠悠,两岸的苏绣、评弹、缂丝等非遗项目可观、可感、可体验。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的谆谆嘱托,指引大家更加发自内心地珍惜、竭尽全力地守护这些宝贵遗产。

90后苏绣非遗传承人姚兰,是有“苏绣皇后”美誉的姚建萍的女儿,自幼研习刺绣,留学归来后创办“姚绣”品牌,将苏绣技艺融入手表、手机壳、婚服等现代生活用品中。“我想做年轻人也喜欢和消费得起的苏绣产品。”姚兰说。

“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古人如此形容苏州时尚,时至今日,苏州的丝绸文化依然让世界惊叹。

当地时间2月13日,意大利威尼斯狂欢节上,苏州丝绸服饰巡游在被誉为欧洲“最美会客厅”的圣马可广场举行,来自苏州的22套传统及新中式丝绸服饰惊艳亮相。威尼斯副市长马西米利亚诺·德马丁通过“时间的线——苏州丝绸服饰面料展”,欣赏了从马可·波罗时期至今700年来苏州丝绸服饰及面料的传承创新,他说:“苏州丝绸精致的丝线织出美丽的花纹,真是令人惊叹的文化遗产,相信未来我们将进行更多精彩的文化合作。”

以文化经,“新场景”激活经济增长“新引擎”

千年运河贯南北,清波一脉通古今。苏州是一座建在运河上的城市,96公里的大运河苏州段穿城而过,串起众多湖泊水系,滋养着这里的人文与经济。

苏州城西北隅,曾是明清时期运河七大钞关之一的大运河浒墅关段,如今依旧发挥着重要的水运交通功能。随着苏州城市更新和人文经济发展,曾经的“千年钞关”变身文化风情旅游带,吸引了市民游客来此体验独具特色的钞关文化、桑蚕文化。

走进浒墅关古镇蚕里街区,几栋古朴的近代建筑矗立于此,不少游客正在兴致勃勃地拍照打卡。江苏大阳山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运河开发事业部副经理吴承洁介绍,目前街区已引入花间堂酒店、大有书院、蚕桑文化馆等各类品质商户,多家创意餐饮店也将陆续开业。

“一河通,百业兴。”浒墅关、吴门望亭、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石湖五堤、宝带桥、平望·四河汇集串联起苏州的“运河十景”,湖山相映、塔影画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交织成一幅迷人的现代版姑苏运河繁华图。

激发新消费热点,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文化资源越来越成为引领消费潮流、赋能经济发展、提升发展动能的重要力量。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江南水乡古镇周庄,华丽的光影秀让人沉浸式体验不同于白天的东方生活美学。“夜周庄”项目将古镇南北市河及沿河街道文创灯光串珠成链,形成夜秀、夜娱、夜画、夜囍、夜宴、夜宿、夜市、夜泊八大特色线路产品,今年春节人气火爆。8天假期周庄古镇接待游客23.8万人次,热门民宿高峰期出租率超70%。

文化本身就是生产力。苏州活化利用“江南文化”基因,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沧浪亭中,水袖翻飞,曲声悠扬,昆曲演员吟唱《浮生六记》,婉转的“水磨调”听得游客如痴如醉;虞山脚下,常熟将直播业态与服装产业有效融合,打造时尚产业集聚区、时尚网红打卡地;太湖之畔,“环太湖1号公路”美不胜收,吸引更多年轻人纷至沓来,文化旅游赋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人文葳蕤,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历史文化传承与高科技创新互相激荡,涵养着优质的人文环境,使社会充满神韵和活力。

步入位于苏州吴江太湖新城的苏州湾数字艺术馆,一片壮观的“电子瀑布”给人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强烈视觉冲击,由此开启一场文化与科技无界融合的数字艺术之旅。

馆内的“画游千里江山”特展,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重新拆解和阐释,层叠的山峦、流淌的溪水、翱翔的水鸟……漫步展厅,如身临其境般在灵动的画中游走。“想不到家门口还有这么前卫的艺术馆,满屏‘黑科技’,别说是小孩了,我自己也是大开眼界!”苏州市民高晓平趁着春节假期,带着儿子深度体验了场馆里的每个展览。

“我们想把复杂艰深的内容转化得简单有趣,让普通观众产生兴趣。”苏州湾数字艺术馆总设计师张睿琪说,从全球来看,数字艺术已经成为一股新潮流,越来越多文博产品与数字化表达相结合的新型展陈出现。

迈入数字经济时代,苏州作为产业高地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元宇宙、人工智能、VR等数字技术推动了产业创新、跨界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新动能。

一面是传统的典雅秀丽,一面是最新的数字图景。当数字技术与丝绸纹样相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折枝牡丹纹、青地团花纹、孔雀鸳鸯纹……苏州文化投资发展集团与苏州丝绸博物馆联合开展丝绸纹样数字化创新应用探索,以馆藏古代丝绸文物和近现代丝绸样本数字化采集为基础,打造多类文化业态。还将研发出一套文化超计算应用系统——“丝绸纹样ChatGPT”。

“我们通过IP授权和纹样二创等方式,不断推动创新转化、市场应用,让沉睡在库房和橱窗中的传统纹样可视、可听、可触、可感,延伸出更多契合市场需求、链接多元领域的文化IP。”苏州文化投资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翟俊生介绍。

以文聚力,以文兴城。人文与经济交融互动、相得益彰,涵养出苏州人敢为善为、追求极致的精神基因。回顾苏州发展之路,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这“三大法宝”,其内核均在敢为善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做到极致”。

作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发源地的张家港,连续20年举办长江文化节,不断推动长江文化现代表达。借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张家港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呈螺旋式上升。如今,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已吸引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培育了超1500家规上工业企业,集聚高层次人才4.12万人。

人文葳蕤,向新而行。一直以来,苏州注重把文化全面融入高质量发展的前沿地带,继而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新征程上,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苏州正在创新人文经济学实践,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勇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排头兵”。

标签:
责编:路航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