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方寸之间,“刻”下百年传承
2024-01-19 06:48: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林元沁

穿过南京淮海路的热闹街巷,便可见一座静谧的宅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陵刻经处”,这是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汉文木刻佛经出版中心。上午8点半不到,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邓清之弓身伏在案前,右手紧握刻刀,左手拇指用力顶住刀背,小心翼翼地在木板上凿出深浅不一、凹凸不平的痕迹。行云流水间,木屑被刀锋刮出、掉落,一个个规整的宋体字慢慢成型。

一盏台灯、一桌一椅、一块木板、一把刻刀,修复或重刻百年来因反复印刷而残损的经版,这是省人大代表,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第七代传承人邓清之的工作日常。“一块板子上大概有400字,一天一般刻40—50个字,刻好一块板子一般要花10天。许多古版有损坏不能修补,必须重刻。”她说,“手艺这条路,向前走难,向后走更难,要在做好技艺传承的基础上,再进行符合当下的思考。”

如何运用现代技术传承和保存“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是邓清之常常思考的问题。“雕版作为实物不可避免会产生损耗,守护好这份技艺,就是对中华文脉的薪火相传。”去年年初,她在省人代会上建议,运用科学技术将“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数字化。今年,她将带上会的建议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特别是青年传承人的培养。而这,不仅是一份思考,也是邓清之在履职中一直努力的方向。

这些年,邓清之一直想方设法通过有质量、有创新的教学活动,讲好非遗故事,让雕版技艺走向更多年轻人。她在北京联合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开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等课程,她还是国家艺术基金《水印木刻版画艺术创作研究人才培养》项目授课教师。去年8月,她在老门东金融专业四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座谈会上作了《人类非遗——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专题授课。

作为文化界的人大代表,邓清之始终坚守非遗传承一线,围绕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文化发展战略,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的困难,提出意见建议,并且积极参加代表视察调研活动。“人大代表要始终铭记责任在肩、人民在心、忠诚履职。”邓清之说,在关注传统文化之余,她还要继续对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进行细致研究和调研,确保所提意见建议从实际出发,能解决实际问题。

标签:
责编:戴雨扬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