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以“头雁示范”带动“群雁齐飞”
“双培双争”激发基层人大高质量履职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每天早晨7点,泰兴市江平路邮政支局门口,五星红旗都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这里就是连任3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何健忠的代表工作室。
何健忠是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3年起,他积极响应泰州市人大关于发挥老代表“头雁示范”作用的号召,传好代表履职“接力棒”,以其示范作用带动新代表履职,尽其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人大代表的任期是有限的,而为民履职是无限的,我要为人民群众履一辈子职,做一辈子好事实事。”何健忠有感而发。
人大代表如何履好职,怎么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怎样接待好来访群众……2023年以来,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引导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投身“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发挥先进代表“头雁示范”作用,带动各级人大代表“群雁齐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余松说,泰州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2023年相继出台发挥“雁阵效应”提升代表工作水平、实施“双培双争”夯实新时代人大工作基层基础等指导意见,引导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和基层人大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全市7200多名人大代表的“雁阵效应”,以基层人大及各级代表高质量履职推动泰州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由何健忠领衔的泰兴市延令街道“至和”工作室,吸纳辖区内五级人大代表,致力打造人大代表直接参与社会治理的履职新模式。何健忠多次在这里举办履职经验分享会,并与各级人大代表一起接待选民。工作室还借助公检法司及信访等部门力量,每季度从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中确定相关议题进行专题“会诊”,推行“一站式”解决群众诉求的工作机制。“至和”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来,已帮助化解经年难题7个、一般难题39个,转交上级意见建议107条。
乡镇、街道、开发区人大是民主政治建设的“第一线”,也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主力军”。泰州各级人大强化制度设计,推动乡镇、街道、开发区人大工作向基层延伸。靖江在苏中苏北地区首家设立人大开发区委员会,召开开发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议,推动人大工作实现全域全覆盖。兴化市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乡镇创建,并将乡镇人大干部队伍纳入全市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每个乡镇都配备专职人大主席、专职人大秘书。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五大园区近期全部成立议政代表会,聘任议政会代表,着力打造更具辨识度的开发区人大工作“两高”模式。海陵区深化各街道选民代表议政会制度,并探索建立与街道党工委联动、与代表履职活动联合、与街道效能督查联促的议政工作新模式。
人大工作创新在基层、活力在基层。泰州市对此高度重视,2023年8月专门出台关于实施“双培双争”夯实新时代人大工作基层基础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努力培育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典型示范和开发区人大工作创新示范,争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样板平台,争当新时代优秀基层人大工作者,进一步提高基层人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泰州各级人大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现已建成751个各具特色的代表履职平台,并创新打造“枝叶茶社”“议事长廊”等一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成为基层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站”、社情民意的“收集站”、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今天我们直播间的这款‘张前’红薯,5斤只要9.9元,想要的请点击下方小黄车去下单。”参加泰州市基层人大工作学习推进会的100多名代表,前不久在姜堰区张甸镇“甸上云”人大代表工作站看到这样热情洋溢的直播场景。2023年6月以来,姜堰区人大代表李云平联合10余名区镇人大代表建立“甸上云”工作站,发挥电商直播优势,统筹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实现现代农业和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已帮助合作社、农户等销售农产品600余万元。
张余松表示,泰州各级人大将持续在培树“头雁示范”上下功夫,在“双培双争”创新创优上求突破。下一步,乡镇人大工作要重规范,力推人大工作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与乡村全面振兴同向聚合;街道人大工作要重创新,积极推动形成议政队伍与议政平台共同“建”、发展大事与百姓小事一起“议”、重大项目与民生实事同步“督”的履职新模式;开发园区人大工作要重拓展,采取一系列探索创新举措,“一园一策”推进全市18个开发园区人大工作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