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徐州为基层减负拓服务 把更多村居活动空间还给百姓
2023-12-31 06:51: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王 岩

基层的各类阵地越来越多,如何用好是个大课题。徐州市毫不放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通过在贾汪区试点,大力优化村居活动空间,用服务惠及民生,为乡村振兴赋能。

“我们结合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努力把村居活动空间尽可能‘还’给群众,拉近干部与群众距离,使村居干部集中精力办好群众身边事。”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说,让功能空间更好发挥为民服务作用,让村居基层干部进一步增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自觉性,这项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基层减负部署要求、对整治“牌子乱象”工作的深化和拓展。

腾出空间,阵地建到家门口

12月21日,徐州市最低气温接近零下10摄氏度,记者走进贾汪区青山泉镇房上村的“幸福小院”,却感到热气腾腾。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老乡们聚在暖洋洋的屋里打牌、聊天,60岁的村民马龙台练习书法正起劲:“这里离家只几步路,没事就来和大家一起乐呵。”

阵地建起来,关键要用起来。如果偶尔搞活动时热热闹闹、平时冷冷清清,不仅造成极大浪费,也成为一种形式主义。记者注意到,这间“幸福小院”面积不大,但功能不少,设有学习室、活动室、书画室等,能够满足群众不同需求。房上村党总支书记刘光付告诉记者,这里是利用村集体的老农机站改建而成,用活了闲置资源,赢得群众认可。

像“幸福小院”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贾汪区如今已在自然村、小区、学校、企业等地建起227个。这些并不意味着就要搞大投入、大建设,而是因地制宜、按需打造。贾汪区按照“冬有暖气、夏有凉风,瓜子水果常备、功能场所常用”理念,通过盘活集体用房、租用农户用房、农户捐献闲置住房三大建设路径,给乡亲们提供了就近休闲娱乐和接受服务的好去处。“村民把闲置的住房给村里用,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认可。”茱萸山街道小山子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方辉说。

腾出人手,提升服务重参与

基层普遍面临人手少、事务多等现实状况,如果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突出重点、不注重创新,很容易导致顾此失彼、效果不佳。基层干部日益体会到,整合各类资源、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高群众互动性、参与度,可以腾出更多人手,提供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定制化、个性化服务。

大吴街道东段庄村村民赵夫华经营的一家小超市,不久前成了村里的便民服务点。村民们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挣积分,就可以前来平价兑换商品。“村里每月来结一次账,花钱不多,但激发了大家参与服务的热情。”该村党总支书记段绪龙指着小店里的储物间告诉记者,里面各种生活用具都是大伙捐的,可以随时借用共享。

在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鼓励村民志愿者参与多样化服务,推动了乡风文明,更让乡亲们得实惠。小山子村的志愿者,定期为大家免费理发;塔山村设置互助厨房和洗衣房,提供助餐、助洗服务;东段庄村的修理能手段绪群,每周拿出3天时间免费为大家修家电……

记者了解到,这些服务涵盖学习、洗浴、理发、儿童娱乐、棋牌、用餐等方面,切实满足群众“小而美”的实际需求,吸引了不少人气。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建设,也有利于基层干部收集社情民意、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老矿街道广场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斌告诉记者,他们安排工作人员每周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坐班”,把大家反映的问题写到“民情留言板”上,在共同监督下推动解决。

腾出精力,推动发展促振兴

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专注去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干部们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尽可能避免出现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

王兴芳,剪指甲片,14217盒,1563.87元;蔡知云,贴球,610个,610元……房上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专门留出几间屋用于发展简易手工产业,公示栏上记录着11月份大家的工作和收入情况。“现在已带动近50人就业,人均月收入增加1200元,实现家门口就业、务农、顾家‘三不误’,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也改善了乡风民风。”刘光付现在主要忙着为大家找活儿干,边说边指了指墙上,那里写着“群众愿意来,来了有收获,来了还想来”。

一手抓发展,另一手抓服务,结合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艺活动等,贾汪的基层活动空间“小窗口”,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出滋养人性、凝聚人心的“大功能”。目前,徐州市委正着手将这一优化村居活动空间新模式向全市推广。

标签:
责编:罗鹏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