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70多年前那场“世纪审判”向世界揭开南京大屠杀真相 参与审判的中方人员有10位来自同一学校
2023-12-13 07:10: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徐玲 王苏禾 朱威  
1
听新闻

近日,一张被修复的老照片牵出一桩往事。照片中的这些中国人,曾参与70多年前的一场世纪审判——东京审判。当年参与这场审判的中国人共有17位,其中10位都来自东吴大学法学院。随着研究的深入,东京审判国际检察局作为起诉方与参与审判的中方代表团合作的取证方法在今年被首次披露,而调查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搜寻而来的证据,也被认为奠定了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基本史料和主要框架。在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东京审判闭庭75周年之际,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多方走访,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美、中、英等11国在日本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二战中的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判,史称东京审判。中国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法官、检察官、顾问等17人中,共有10人来自东吴大学法学院。“东京审判采用的是英美法程序,在当时中国只有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英美法。”苏州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徐惠德说,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位于苏州的东吴大学本部改建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则更名为苏州大学;位于上海的东吴大学法学院也于1952年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

1946年2月7日,在东京审判开庭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向哲濬率先来到东京。徐惠德告诉记者,当时许多人觉得,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举世皆知,根本不需要什么证据。抱着这样的心态,中国代表团面对审判的唯一准备,就是由向哲濬代表中国政府向军事法庭递交了中国政府认定的11人战犯名单。

然而,东京审判所沿用的英美法系以对质制为主,以证据为中心,假定被告无罪,由控辩双方就证据进行辩论。这就使得“寻找充分的人证物证”成为将日本战犯绳之以法的关键。追寻正义的过程,比想象的要复杂曲折艰难很多。在抗战时期,很少有中国官兵保存有关证据,而日军为掩盖罪行,在投降前就有计划地销毁了大量秘密档案和文件。在这种情况下,向哲濬邀请毕业于东吴大学,且深谙英美法审讯程序的倪征 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首席顾问,他们组成的团队几乎从零开始,一点点搜寻拼凑线索。

为了搜集充分的证据,开庭之前,向哲濬、裘劭恒曾特意陪同国际检察局团队到中国实地调查、会晤证人。

据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杨夏鸣介绍,向哲濬、裘劭恒等人于1946年3月12日下午从东京飞抵上海。他们在中国的行程为上海至北平(飞机)、北平至重庆(飞机)、重庆至南京(飞机)、南京至上海(火车)。调查的分工是向哲濬负责协调、联络;裘劭恒则负责翻译、协助其他的调查等。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尚德义、伍长德以及目击者美籍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牧师约翰·马吉等人成功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出庭作证。

除了回国实地寻访,中国代表团还在东京致力于从日方的资料中寻找有力证据。当年刚刚毕业于东吴大学的高文彬还翻出《东京日日新闻》对“百人斩杀人竞赛”的报道,直接促成两名已退役的战犯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被缉拿归案,后引渡至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审判,并被执行枪决。

大量确凿的人证物证,揭露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在长达1000多页的东京审判判决书里,第8章“违反战争法规的犯罪”中专列了一节“南京大屠杀”,详尽描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并永远将他们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我们这次新发现一本侵华日军片桐部队的写真帖,有军士长个人拍摄的南京照片,也有他本人和片桐部队队长的照片。”在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员、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卢彦名披露了一批新发现的文物史料。他介绍,片桐部队臭名昭著,东京审判期间发现的“百人斩”凶手向井敏明、野田毅就是这支部队的。

卢彦名表示,文物史料在学术研究和公众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东京审判是仍然影响着当下的一场审判,接下来他和团队还会继续追寻真相,推动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国际传播和史实研究。

记者 徐玲 王苏禾 朱威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