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驻沪机构探索以人才为纽带服务一体化发展
扩大朋友圈,走活沪苏人才一盘棋
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必须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为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近年来,全省驻沪机构积极发挥驻上海优势,探索以人才为纽带打破壁垒、搭建桥梁,通过聚人才、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深化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开放共享,用高质量服务推动一体化发展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江苏集萃先进纤维材料研究所中试基地内,行业首创的植物染料绿色纤维、高效微生物防护纤维已实现批量化生产,日产量可达3吨。
这两项由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团队研发的先进纤维技术,经江苏省驻沪机构牵线搭桥,成功由上海实验室落户“纺织之乡”南通,两年内实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扎实推进’到‘深入推进’,江苏在沪招才引智迎来新机遇。”省驻沪办相关负责人说,江苏与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上海具有丰富的科研资源,江苏制造业基础优势明显,两地深化经济合作和人才交流基础深厚。去年,省驻沪机构结合江苏实际总体谋划,启动助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加强与各市驻沪办事处、在沪商会的协同配合,建立在沪人才信息数据库,分别设立院士专家、青年、金融等8大领域人才服务站,架起沪苏人才联系的新桥梁,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机遇。
一步“先手棋”,正在产生集聚效应。两年来,包括朱美芳院士在内的近50位在沪江苏籍院士,把对故乡的浓浓眷恋转化为助力故乡跑赢高质量发展“新赛道”的新活力、新动能。该负责人透露,预计到2025年,省驻沪办将建成千人以上在沪人才信息库,立足上海、服务江苏。
上海市静安区,摩登汽车展厅内,新款MODERN IN车型引来追求时尚的年轻消费者驻足;而200多公里外的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摩登汽车盐城工厂正加大马力生产整车,年规划产能5万台。
“我们的创业团队有人才、有技术,盐城有良好的汽车产业发展基础。”摩登汽车副总裁沈梁晶说,参加省驻沪办组织的在沪企业家江苏行后,更坚定了企业扎根江苏发展的信心。
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成为沪苏两地人才交流互动、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缩影,也是省驻沪办人才江苏行活动的有力实践。近年来,省驻沪办多措并举谋划组织上海金融菁英江苏行、企业家沿海行、高层次青年人才江苏行、百名博士团江苏行等人才活动,进一步加强与院士团队、高端科研人才及博士生、青年创新创业群体等的沟通联络,构建两院院士联络服务机制,加强江苏乡贤联络服务,沪苏两地人才“朋友圈”不断壮大。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各部门强化交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集聚效应,实现合作共赢。”省驻沪办相关负责人说,省驻沪办将继续盘活各方资源,下好全省驻沪人才工作“一盘棋”。
“有了组织,有了家。”毕业后在沪创业的上海万鼎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鲁琢在听到上海市江苏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的消息后高兴地说。
省驻沪办办公室主任、上海市江苏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席周敏介绍,针对上海丰富的青年人才资源,省驻沪办主动向在沪青年人才抛出“橄榄枝”,以青工委为依托,定期开展沪苏两地青年人才对接,全力服务优秀青年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需求,探索服务人才交流合作新模式。
引金融“活水”润科技创新。今年,省驻沪办发挥金融人才服务站、生物医药人才服务站优势,与南京、泰州驻沪办共同组织上海金融菁英走进泰州生物医药城,开展项目路演、金融对接,引导上海金融资本参与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助力资金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现场落地金额6000余万元。
以机制创新打造最优人才服务。我省各市驻沪机构依托省驻沪办人才服务站,探索各具特色的人才服务方式。扬州市驻沪联络处挂牌数字经济人才服务站,建立创新孵化在上海、落地转化在扬州的产业孵化新模式。南通市驻沪联络处依托医疗人才服务站,搭建名医名院对接平台,首创上海南通名医促进会,促进区域医疗人才交流合作。
省驻沪办将依托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优势,持续围绕我省各地产业优势和需求,助力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为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