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谁会不爱丹顶鹤呢”——共同愿景让“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2023-09-26 06:4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在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的丹顶鹤在练习飞翔。(新华社发)

东台条子泥湿地日出时分。 (新华社发)

6个人、15年,会创造出怎样的生态奇迹?

在荒地上修路种树、疏通河汊,开挖浅水湾80公顷,养鱼放蟹……如今,这里成了丹顶鹤、白鹤、黑脸琵鹭、小青脚鹬等候鸟留恋的栖息地,也是成群麋鹿涉水撒欢的乐园。“最近,每天都能看到200多只东方白鹳在浅水湾。”9月25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在盐城开幕,来自34个国家的近千名代表参会,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野鹿荡的创建人之一、71岁的马连义走上台,讲述他们创建并守护“理想家园”的故事。

记者曾多次前往位于盐城市大丰区的野鹿荡。秋日的傍晚,小船徜徉河中,远处鹿群在河水中飞奔而过,铿锵的蹄声惊起鱼虾跃出水面,正在水岸木桩上休憩的螃蟹眨眼间没入水中,更多的水鸟扑腾而起。如今的野鹿荡,出土了数百件微体化石,并创成暗夜星空保护地,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证公布为世界暗夜保护地。“我们创建了国家授时中心北京时间野鹿荡观察站,建设了南黄海野草种子基因库。”马连义说。

这是记者所熟悉的野鹿荡,而在这次大会上,记者也得知了其背后的故事。

“约一万年前,野鹿荡是古长江北入海口。从沱沱河到野鹿荡,一种历史使命在召唤着我。”马连义曾在可可西里工作十多年,当年骑着马蹚过长江源头沱沱河,回到家乡大丰后,每次站在野鹿荡的荒地上,他心中总是激情澎湃。很快,来自广东、福建、天津、上海和江苏的6位老人,来到200公顷的野鹿荡,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景走到一起。地方政府为他们办理了海域使用权证书,在南黄海西岸,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微型“理想家园”逐步展现现实模样。

如今再回首,感慨万千。6人中,曾在厦门大学任教的广东人陶鹤鸣,72岁时来到野鹿荡,待了4年后,于2018年因病去世。临终前,他让人送来4000多根木头,插在浅水湾供大型鸟类栖息。“我说给陶先生在野鹿荡立个石碑吧。他不肯,说自己不会离开野鹿荡,以后每到傍晚,当大家看到成群的鸟儿归来、站在木桩上,那就是他回来了。来自福建的倪光宝是沿海文物收藏家,2016年已身患重疾,却依旧送来许多资金,带病在这里做着琐碎的事情,他生命的最后3年是在野鹿荡度过的。”嘉宾代表们静静听着老马的讲述,那种真实打动人心。

如今,马连义在旷野创办了大自然讲堂,开讲400多场,3万多人次听课,近10万人次前来观星看鸟。“许多考上大学的孩子离家远行前,我们都会赠送野草种子,把家乡生态文明的种子种进他们心里。”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此次以“绿色低碳发展 共享生态滨海”为主题的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正是“集众智而为之”。

“本次论坛非常重要、办得非常及时。”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组织前首席执行官斯派克·米林顿认为,“滨海生态系统对保护人类免受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影响以及暴风雨侵袭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滨海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本次论坛将所有致力于保护滨海生态系统的人们聚集到一起,让大家以全方位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中国政府的责任担当令斯派克·米林顿深有感触,特别是过去这几年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包括盐城黄海湿地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此外还承诺对一些区域不再开发等。“论坛可以考虑将更多的人汇聚在一起,不仅仅是研究生态保护的,还有受到滨海生态变化影响的,汇聚所有利益相关方,有更多的政府及国际组织与会,一起来描绘人类未来愿景。”

盐城是丹顶鹤的重要越冬地。在斯派克·米林顿眼中,这座城市在保护鸟类方面做得非常好,设置了鸟类保护区,有非常好的滨海生态系统为它们提供栖息地。“丹顶鹤等迁徙鸟类,迁徙路线是国际性的,这也意味着全球应共同承担保护责任。谁会不爱丹顶鹤呢?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同时也是一个醒目的生态标志。”

从古至今,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滨海区域连接陆海,是人类聚居的主要场所,拥有不可替代的空间资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禀赋,也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目前,全球约40%的人口生活在沿海100公里范围内,滨海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70%。滨海区域的治理和发展,直接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但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滨海区域不同程度面临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环境风险、湿地面积减少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风险、海洋灾害频发等安全风险,以及相关领域国际治理碎片化等协同风险。如何应对风险、化解难题,促进滨海区域协同治理,既是各国亟待解决的当前课题,也是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无法回避的长远问题。

为了推动湿地保护国际交流合作,应对黄(渤)海湿地保护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与迫切需求,开幕式上,盐城市委书记周斌发布全球滨海论坛研究课题,涵盖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迁飞候鸟状况、应对气候变化对策、滨海区域可持续发展、公众宣传与教育、全球滨海论坛公共知识产品六大主题。

开幕式上,发布了《全球滨海论坛伙伴关系倡议》。包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鸟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组织等在内,来自全球五大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21家机构成为全球滨海论坛合作伙伴,以期激励和凝聚更多力量,提升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活力和弹性。“全球滨海论坛是一个不限成员名额的国际合作平台,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国内外组织、机构加入,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支持、落实倡议文件中的优先行动,实现全球滨海论坛的愿景、使命与目标。”全球滨海论坛国际协调委员会主席章新胜说。

记者 卞小燕 丁蔚文 许海燕 张文婧

标签:
责编:路航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