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4月17日清晨,句容市茅山镇丁家边村一片宁静,远处不时传来鸟鸣声。在该村90后桑葚种植户任潘的双层大棚内,一人多高的桑树上挂满青绿色桑葚。“今年温度没往年高,桑葚上市要比往年略晚一些。”任潘说。
桑葚产业是丁家边村特色产业,全村种植桑树2000余亩,所种品种大多为“台湾一号”。这种桑树结出的桑葚口感偏酸,主要销售给当地龙头企业——东方紫酒业有限公司用于酿制桑葚酒。“村里桑树基本是露天的,我家建起大棚,是因为品种不同。”任潘告诉记者,自己接手父亲的桑树园后发现,“台湾一号”桑葚用途单一,价格也上不去,亩均年收入最多5000元。经考察,任潘陆续从浙江引进适宜当地种植的大十、白珍珠、长果桑等品种,试种后发现其甜度高,可作为水果直接出售。然而,第一年试种并没有获得太高效益。
“用作水果销售的桑葚甜度高,特别招鸟喜欢。近几年我们村里的鸟特别多,一半果子进了鸟肚子。”任潘说,建起大棚不仅能够减少因鸟类啄食以及阴雨天气带来的损失,还可以通过调节大棚温度、湿度来提升桑葚产量和品质,去年3亩大棚仅销售桑葚就挣了7万余元。在任潘带动示范下,丁家边村目前已建起20余亩桑树大棚,用于种植不同品种的水果桑葚。
水果桑葚“住”进大棚,村里用于制酒的桑葚为何还是露天种植?“露天桑树基本是粗放式种植,一亩桑田栽种200棵,亩产不用管理也能达到4000—5000斤;而水果桑葚需要精细管理,一亩桑田只栽种75—80棵,亩产最多2000斤。同样是被鸟啄食,水果桑葚损失更大。”丁家边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涛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村里的鸟变多了,而当初露天种植桑树时并没有这样的烦恼,所以没有预留搭建大棚的空间。
近年来,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指导下,茅山镇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丁庄葡萄、东霞大米、茅山长青茶等一批有机农产品脱颖而出。桑树浑身都是宝,果、根、枝、皮、叶皆可入药。依托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丁家边紫玉桑椹专业合作社,丁家边村申请注册“不忧桑”品牌,并与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推出桑叶茶、桑果干、桑叶面条、桑叶含片等加工产品,去年全村桑葚产业总产值达7000万元。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丁家边村凭借桑葚产业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