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来自江苏的水稻种子 如何“迁徙”到海南育种
2023-04-07 07:2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来自江苏的水稻种子 如何“迁徙”到海南育种

记者探访位于三亚的江苏南繁基地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黄静)一粒来自江苏的水稻种子,如候鸟般“南北迁徙”,最终在海南三亚繁殖育种后,会带来怎样的惊喜?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是育种圣地,事实上,从上世纪中叶开始,育种科学家们将本地秋收的种子,带到位于热带的海南进行繁殖和选育。

为期4天的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4月1日在三亚召开,江苏作为此次大会唯一主宾省参会,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17家种业科研单位企业及江苏省南繁中心集中展示江苏种业成果、技术及创新特色,惊艳四座。

江苏水稻种子如何“迁徙”

年过六旬的“南粳之父”、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院长王才林在田间地头,朴实得像一位农民。三亚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他戴着草帽、穿着胶鞋,在同样高温的水稻田里挥汗如雨。

南繁,也被人称为“南繁加代”,即在育种过程中,通过南方温暖的冬天,增加一代种子繁育的过程。这样一年可繁育2—3代,加速育种过程,缩短育种年限,且能鉴定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及对温、光的反应等,提高竞争力。

江苏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王才林、张亚东团队,每年都要将水稻种子这样“南北迁徙”。每年11月底,在江苏当地水稻收获后,就把品种带到三亚,利用海南气候,再繁育一季水稻,到4月底,这里收获的种子又将被带回江苏各地,准备5月在江苏地区的播种。通过这样的方式,育种时间可以缩短一半。

“团队每年到海南要完成水稻杂交、纯度鉴定、选种加代、繁种等四项重要工作。眼下正是水稻的灌浆成熟期,是选育新品种的关键期,在4月上中旬的这十几天之内,团队要将今年加代繁殖的种子全部收获完成。”王才林介绍,利用海南的气候条件,让父本和母本的生长期缩短并同期开花,便于人工杂交。每年要在海南完成上千个水稻杂交组合配组。等到配组成功,杂交结出的新种子,它们都会有个临时的统一名称,叫F0种子。F0会继续带到江苏进行播种,长出来的一代叫F1,江苏结出的种子被称为F2。冬天,F2将被播种在南繁基地,就这样“南北迁徙”反复循环播种。一粒水稻种子,从数万份育种材料中被选中,经过一代代的杂交和筛选,平均要6到8年才能育成一个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好种子是如何选出来的

江苏南繁基地50亩水稻实验田里,还有16个在去年11月收获的杂交籼稻组合等待着育种专家们的鉴定。王才林走进齐腰深的稻田里,对着近万个单株水稻观察杂株和不育株,同时比较穗型、穗粒的大小,记录每个组合的丰产性。优质种子纯度要达到99.9%,只有通过纯度鉴定和丰产性好的种子,才能保证产量,同时根据纯度鉴定、丰产性和生育期来决定种子的种植区域。

产量激增的背后,好种子功不可没。水稻好种子是如何选出来的?王才林告诉记者,要根据预先定下的选种目标,在一个组合的1000多个单株中选5-50个单株。目前基地有500多个待选组合,大概有50多万个单株,最后中选的单株可能只有几千株,最后能成为品种的可能就一两个。要从成千上万的单株中选出最好的一个,几天内的工作量非常大。选好种子就可以开始繁种工作,即繁殖种子。把已培育出的江苏种子拿到南繁基地来繁殖,1株种子可在试验地繁殖成10斤种子,10斤种子回到江苏就可以开始布置多点试验种植。

南粳强芯,17个水稻品种获评“超级稻”

近年来,江苏先后出台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全省共保存农业动植物资源6.8万份、占全国11%,拥有国家级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企业7家,17个水稻品种进入农业农村部“超级稻”品种名录、占全国八分之一。

南粳系列有11个品种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其中“南粳5055”“南粳9108”“南粳5718”“南粳3908”等4个为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江苏种植的水稻,三分之一用的是省农科院育成的“南粳”系列,其中多个品种在各类评比中多次获得最高等级奖项。南粳系列优良食味品种是江苏省域公用品牌“水韵苏米”最重要的原粮品种,2022年以来“水韵苏米”品牌大米,80%以上采用南粳46品种。

全生育期154天、后期熟相好、抗病能力强、产量高……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王才林团队合作选育的“南粳5718”是新一代高产型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718’于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于2021年进入农业农村部‘超级稻’品种名录,在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中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倒性强、米质优、口感好等特点,是公司的明星产品。”公司总经理周正红说,目前该品种在江苏省内江淮流域已推广种植180多万亩,得到广大种植大户认可。

近年由于直播稻面积增加,杂草稻和杂草危害较重,目前王才林团队正在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水稻品种的升级版——抗除草剂品种。王才林介绍,随着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功能水稻培育提上日程,团队正在研发营养价值高、糖分低、更加安全的水稻品种,让老百姓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结束的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团队主要成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亚东在水稻产业链发展分论坛上作了题为《长三角地区半糯型优良食味粳稻育种现状与进展》的专题报告,专题报告被主办方评为优秀报告奖。王才林说,“听着他自信满满的发言,我特别高兴,团队有了好的接班人、南粳系列有了专业技术过硬的传承人。”

标签:
责编:马燕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