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早上8点,在昆山开发区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激光焊接车间,数十名员工在围着机器忙碌。为了尽快完成订单任务,他们春节只休息了4天。记者看到,一个手机中板从光板放入机器到“吐”出来,一次性要焊接十几个点位,有的是按键触点,有的是连接的卡点,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尺寸管控要求精确到微米。
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金属结构件研发、制造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上市企业。20年的发展,科森立足昆山,深耕长三角,多元发展,全球化布局,4000多名员工的开工率目前已达95%,预计2022年度实现净利润8500万元到1亿元。昆山去年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正是包括无数这样普通民营企业共同拼的结果。
压力之下见韧性,韧性之下见拼劲。不少民营企业“红字”接单、“蓝字”出货,“亏损”接进来,通过技术革新、提质增效等诸多举措,最后做成挣钱出货,这是很多加工类企业都必须迈过的槛,科森也不例外。
近年来3C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科森目前80%的业务在消费性电子行业,记者在采访中深感其成绩来之不易。“市场对大家是公平的,看谁成本管控得好,拼的是内功”,科森副总裁骆红震感悟颇深,“行业的内卷是个双刃剑,企业有压迫感,但其正向意义是倒逼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国内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要求员工“养成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对的习惯”,既是科森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对提高产品质量、降本增效的具体要求。采取技术革新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产品报废率,让机器少闲着,减少产品库存……不仅是科森公司的生存法则,也是眼下不少企业的生存之道。
“今年企业没有出现前几年的用工荒,外地务工人员外出工作意愿高,出行条件也好了。”科森公司人力资源高级总监刘元亮介绍说。在数控机床车间,记者遇到新职工安大鹏,他是通过老家山西运城人社部门“点对点”介绍来昆山工作的。安大鹏介绍,同时进来的还有40多个老乡,培训两天就能上岗,“操作不太复杂,感觉还比较顺手”。
在压力中求突破,向管理要效率。作为昆山市委组织部重点联系的30家民企之一,科森公司以党员示范带领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发挥作用,强化归属感荣誉感。去年,江苏技能状元、苏州时代工匠李永和昆山市劳模杨健光荣入党,成为该公司“红色引领、科匠先锋”品牌建设的又一体现。
企业强则经济强。上个月,昆山围绕强预期、扩投资、稳就业等领域推出20条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加快回升。科森正在努力,昆山企业正在努力。
记者 周广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