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一只江豚的“快乐家园”
2023-01-09 20:44: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薛诚  
1
听新闻

江豚在水中嬉戏 (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供图)

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近日来到离镇江市区不远的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只见芦荻婆娑、碧波荡漾,阵阵江风拂过,群鸟纷飞,啾鸣声不绝于耳,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江滩融合律动之景。

这片人迹罕至的自然秘境,正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的“快乐家园”。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保护江豚就是保护“母亲河”。早在20年前,“因江而生、因江而名、因江而兴”的镇江在全省率先成立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这片57.3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始终是镇江市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管控要求最严格的自然保护地。

带上望远镜、相机、平板电脑等装备,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王召根开始了一天的巡护,“现在长江镇江段常年生活着约35头江豚,其中保护区内就生活着25头左右,占到70%以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王召根对此感触颇深。近年来,镇江持续开展增殖放流、修复水生植被、建设人工鱼巢、生态浮岛等生态修复措施,长江镇江段渔业资源逐渐稳定,江豚也得以稳定繁衍生息,“我们巡护时发现,江豚出现的频次明显增加,还多次目击到母子豚。”

往保护区深处去,两只猛禽呼扇间腾空而起,划出一条斜线升入空中,在头顶盘旋回转。“这是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鵟的领地了。”王召根说,如今保护区也成了候鸟群集的绿洲家园。2021年,“网红国宝”白鹤“吉吉”一家在飞往鄱阳湖越冬的途中,来到保护区焦北滩“歇歇脚”。去年11月,焦北滩又发现约15只白鹤群。今年刚开年,工作人员还在开展日常资源监测时近距离拍摄到“鸟中大熊猫”——全球仅存1500余只的青头潜鸭。“近两年陆域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保护区内出现534种野生动植物,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鸳鸯、白琵鹭等。”

临水的人民忘不了对水的回报。2021年11月,全国首个地方性长江江豚保护联盟——镇江市长江江豚保护联盟成立,打击非法垂钓、生态环境监测、建设江豚保护项目……16家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优势,共同守护江豚。去年10月24日,由南京市、镇江市和安徽省马鞍山市协同制定的《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正式施行,这也是全国首例对单一物种的流域性区域协同保护立法。

豚跃、鸟飞、人退,曾经的捕鱼人用从江上学的本领守护长江。在润州区和平路街道新金江社区,记者见到刚刚从镇江焦北滩到镇扬汽渡渡口岸线巡逻归来的护渔队队员赵双林。在江上捕鱼36年的他说:“还是与熟悉的长江为伴,从‘靠江吃江’变成‘守江护江’。”

“从2006年开始, 我们一共安置320户持有国家捕捞证的专业渔民,总人口3500人左右。”新金江社区党委书记常春平介绍,为保障退捕渔民“就业有路,上岸无忧”,社区对渔民进行分类跟踪、辅助再就业,最快24小时内就能提供一份工作。

上了岸,能稳住,不撒渔网同样能致富。15岁开始打鱼的余春祥,如今承包荒塘,开垦种植,办起江上渔庄。游客自己钓鱼自己烤,体验地道渔家风情;2019年交证退捕的周双喜,做起水产销售生意,不用看潮汐涨落的“脸色”,一样能挣到“真金白银”……

随着最后一批渔民退捕上岸,“渔唱起三更”的辛苦日子一去不返。新金江社区建起渔文化展示馆,VR体验、互动投影、手绘等展陈形式丰富,馆内长江鱼类的标本、等比例缩小的渔船渔网、手工制作的虾篓鱼叉等物件,让踏实肯干、开拓进取的“渔耕精神”在新时代中绽放出新的意蕴。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