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乏关于“增强回路”的案例:一个社交软件用户越多,就越能吸引潜在用户,进而提高其总用户量;一家企业现金流越好,就越能承揽项目、获得融资,反过来壮大资金池。一地产业发展也是如此,当该地形成产业集群雏形,就容易借助“飞轮效应”,吸引更多资金和企业加盟,进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所谓“飞轮效应”,是指想推动静止的飞轮转起来,开始需要耗费较大力气,但当转速到达临界点,只需稍微用力,飞轮就可加速转动。产业发展与之类似,产业培育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并不容易,但随着“种子选手”不断发展壮大、数量不断增加,产业链或产业集群的雏形一旦形成,企业就像咬合的齿轮有机聚合,产业“飞轮”就会转得越来越快,形成发展优势。
产业“飞轮”良性运转的内在逻辑是,完善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能够形成规模效应,促使不同企业进行深度分工,节省交易成本,同时,吸引市场主体投资产业链空白地带,使集群产业配套更趋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进而对潜在投资形成更大吸引力,产业发展由此形成“因增强果、果增强因”的正向循环。
江苏是国内外许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联结点,这为地方和企业用好“飞轮效应”、加快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不少地方通过积极放大产业发展“飞轮效应”取得良好发展成效。比如,南京依靠众多科研院所和充沛智力资源,催生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徐州形成以工程机械产业为代表的支柱产业,集聚超1800家工程机械上下游企业;昆山借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品牌产业,常年“霸榜”全国最强县。不少地方的特色产业在本地打响声誉后,开始渗透到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形成区域品牌,区域品牌共享又大大增强集群内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为地方招商引资提供便利条件。
当然,充分发挥“飞轮效应”,引导产业“转”上良性循环之路,中间还要有一段蓄力过程。要加大“推”的力度,带动“飞轮”转起来。当前,受疫情影响和自身体量所限,不少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但其平均研发经费却经常高于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容易被融资难问题困扰,这需要各地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活水满足这些企业融资需求,增强他们扎根的底气。要强化“恒”的努力,带动“飞轮”持续运转。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在市场站稳脚跟,没有长期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是行不通的,因而地方对于项目、产业要多些培育的耐心。要做好“联”的文章,抓好“飞轮”之间的衔接。一些产业集群特色不明显、质量效益不高、缺乏规划,部分企业发展战略和思路不清晰,这就容易导致产业“集而不群”或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因而有必要为企业找病灶、查病因、开良方,对产业发展进行适度引导,以构筑适合产业发展的优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