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加长版”的酷暑天气, 警惕这些“高温病”
2022-08-10 06:5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王甜 蒋明睿 仲崇山

实习生 王梦霏

进入7月以来,江苏连续出现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影响面大的极端高温天气。极端气温“高烧不退”,导致一些“热病”也随之升温。连续多日超过40℃的高温天气,让南京各大医院急诊室和120急救中心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烤”验时刻。各家医院的门诊、急诊都加强了力量,战高温斗酷暑,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

各大医院,迎来最忙碌的时刻

8月8日下午近6时,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门急诊室内仍旧是一片忙碌,医生、护士都步履匆匆,不时有各种急诊病人被送进来。“最近一周,抢救室里床位每天都排得满满当当,基本都是超负荷运转。”该院急诊科护士长吕健告诉记者,极端天气,中暑、心脑血管疾病、外伤的病人比较多。此外,发烧、腹泻的病人也比平时多出不少。

吕健告诉记者,刚过去的周末两天内抢救了3位中暑患者,最大58岁,最小38岁,他们都是户外作业人员。“38岁的患者张某,大中午连续在户外作业了2个多小时,后来出现头晕、头痛并呕吐了3次,工友才把他送到医院。”吕健说,另一位58岁的大爷也是户外作业好几个小时,直到后来出现中暑昏迷症状才被工友送过来,来时情况十分危险。好在,几位患者经抢救后都转危为安。

最近一周,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每天的接诊量超过700人次,比平时多出20%,最多一天接诊超过860人次。为此,医院专门为急诊科安排了加强班,应对极端天气下的突发情况。该院急诊抢救室护士长沈萍说,上周急诊共接诊了19位中暑患者。

江苏省人民医院门急诊室也同样忙碌。该院门诊中心副主任卢姗介绍,医院平均每天接诊1.8万例患者,最多一天来了2万多人,比去年同期高出不少。心脑血管病、热射病、心梗等病人特别多。为应对“汹涌”的人流量,医院专门增派了40多人的行政人员来支援门急诊。

“进入极端高温天气以来,工作量大增,为此我们急诊室所有的护士都取消了休假,甚至双休也不能保证,中午、夜里随时需要过来加班。”该院门急诊抢救室护士长张丽告诉记者,最近一周,日急诊量超过800人次,比平时多出200人次左右,“虽然急诊室有空调,但大家往往忙得汗流浃背,一个班次下来,浑身湿透。”

据省气象部门报告,今夏我省高温最高纪录出现在宜兴市,达41.3℃,突破1961年以来最高气温极值,因此当地的中暑病人、热射病人也特别多。今夏的“加长版”酷暑天气属于极其罕见的情况,而且这个状况还将持续至少一周时间。医生提醒,老年人、孕妇、体弱多病者及婴幼儿要特别注意与高温相关性疾病。

那么,极端高温天气要预防哪些病?专家提醒——

“热死人”不是一句玩笑

“热死人”并非玩笑话。“热射病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一种中暑类型,具有很高的病死率。老人、孕妇、0-6岁婴幼儿以及户外作业者等是高温易感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中暑以及热射病。”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危急重症中心副主任仲跻巍提醒,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热环境下从事体育竞技、军事训练和高强度劳动等活动常见的疾病。

“中暑发生之前一般会有一些症状,如感到疲乏无力、头晕、心悸、大量出汗等,我们需要立即把患者转移到阴凉的环境,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冷毛巾敷,给予一些盐水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南京市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沈建军建议,一旦考虑患者中暑,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凉爽的室内,迅速给患者降温。“如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患者放在凉水淋浴下,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患者身上等。如果没有好转,需要尽快把患者送到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地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专家提醒,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高温天气,不可剧烈运动,最好选择清晨和傍晚进行室外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游泳等,还可以选择闭目养神静坐,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减轻心理压力。”

血管也要及时“降温”

气温变化是心脑血管的“劲敌”。有研究显示,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会明显上升。省中医院卒中中心委员会神经介入专家组首席专家、神经内科李敏主任医师介绍,尽管脑卒中在秋冬季高发,但在夏天,由于高温,血管因电解质调节失衡萎缩,血液也会变得黏稠,有出现斑块或血栓堵塞引发脑梗的可能。所以,脑卒中在夏天依旧是“高发期”,对脑卒中的预防不容忽视。

“持续高温会导致身体大量出汗,使体液严重消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血液就会浓缩,血流变慢,容易形成血栓。” 江苏省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病防制所所长周金意解释,血栓若堵住营养大脑的颈总动脉,大脑就会发生缺血性中风。

李敏提醒,如胸闷、胸痛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甚至濒死感,或合并咽部不适、紧缩感等,更是发生心梗的预警,最好就地休息,及时拨打120。“值得注意的是,中暑也会出现胸闷,但症状往往较轻,而急性心梗是突然发作胸痛,痛感剧烈。”

如何在高温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天气炎热一定要注意多补水,但不是等到口渴才大量饮水,而是要多次少量。其次,应该尽量避免处在骤热骤冷的环境中,建议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李敏表示,还要注意基础疾病的控制,饮食应尽量清淡,少吃高脂肪的食物,注意规律作息,戒烟戒酒,少熬夜,防暑降温。

谨防夏季高血压“假象”

高温酷暑,中老年人容易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忽冷忽热易使脑部血管反复舒缩,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老人容易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而在大众普遍的认知中,夏天天气炎热血管扩张,出汗多导致血容量降低,血压也会有所下降,于是很多患者误以为自己的“高血压痊愈”了,常常会自行减药或停药。殊不知,这些行为很危险,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无法预知的危害。

“人的血压在夏天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白天天气炎热血管扩张,加之出汗较多血容量减少,血压相对降低,夜间则会有很高比例的患者血压升高,这种昼夜血压波动,会给身体的重要靶器官(如大脑、心脏和肾)带来较大的伤害。”江苏省中医院高血压研究所执行主任、副主任医师刘鸣提醒。

随意减停药物一则会导致血压波动增大,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二则可能带来血压的“报复性反弹”,停药一段时间后血压再次升高,重新服用原剂量难以维持血压稳定。刘鸣强调,高血压患者夏季用药调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依据家庭血压监测的结果,必要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合理调整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切忌擅自减停。“建议选用长效降压药物,能更好地控制夜间血压。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在夏天可适当减少服药剂量,血压下降后,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调整药物后,患者应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或定期做动态血压监测。”

“糖友”需做好夏季血糖管理

糖尿病患者夏季的血糖水平波动往往较大,这和运动量减少、没有食欲或吃冷饮、情绪暴躁有关。“糖尿病患者尤其要在夏季稳定好血糖,糖尿病并发症才不会到来。”南京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彤寰提醒。

由于夏日身体消耗大,糖尿病患者在测量血糖时,常常会发现夏天的血糖较其他季节偏低。“虽然夏天血糖水平相对较低,但糖尿病患者绝不可以随意停药或减药,必须坚持用药,以免发生意外或使病情加重。如果要对药物剂量或种类进行调整,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李彤寰提醒,要坚持监测血糖,注意提防低血糖。“一是要坚持规律进餐,不可随意减少主食;二是需要根据血糖监测情况,灵活调整降糖药用量。每次监测结果也应该作详细记录,以此作为评价病情、指导用药的依据。”

患者外出时要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如糖果、巧克力、饼干等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药品应储存于阴凉的地方。夏季气候炎热,胰岛素最好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应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外出旅行时,如果病情允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临时用口服降糖药替代胰岛素;如果病情不允许停用胰岛素,应将胰岛素放入保温盒或保温袋里随身携带,切勿将胰岛素放在车后备箱里或是置于阳光直射的地方。”

标签:
责编:戴雨扬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