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初夏的傍晚,漫步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眼前树木成行郁郁葱葱,千亩良田纵横交错,一幢幢小别墅掩映在绿树丛中,走几步就看到老年公寓、护理院、农民剧场……这一幕,让记者想起党的十八大代表、蒋巷村党委第一书记常德盛说过的话——“村里的生活让城里人羡慕,本村人舒服。”
在村史展览馆里,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江苏生态百佳村等近百项国家和省级荣誉,见证着蒋巷村振兴图强的改革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村民年收入从2万元增加到6万元,每年还有1万元股份分红,村生产总值超过10亿元,村级收入也增加1000万元,安居乐业、和谐文明幸福的蒋巷已经成为一张幸福名片。”常德盛自豪地说。去年1月,正式卸任村党委书记之后,“闲不住”的他依旧为村里的一草一木、每家每户奔忙。
田里的事始终放不下
6月初,蒋巷村千亩良田里,农机轰鸣,只要15分钟,一块田的秧苗就插好了。
虽然靠机器种田,常德盛还是习惯性地绕着农田看一看,哪里地没有耕足、苗没有插好,他都要上去管一管,一天下来至少跑10公里。78岁的他,面容清瘦、肤色黝黑,说话快半拍,步子迈得大,劲头不减当年。“村里的事交给年轻人去做,但田里的事,我放不下。”
这片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的土地,过去曾是“小雨水汪汪、大雨白茫茫”,常德盛带领村民靠着一根扁担两只箩筐,疏浚河道、平整土地,硬是把1700亩低洼地填高1米多,让十年九涝的低洼地变成远近闻名的高产田。
经过改土治水,蒋巷人吃上了饱饭。“粮食产量提高之后,我们开始探索高效品质农业,把流转给种田大户的土地逐步流转回村集体,由村级农场统一实施专业化、集约化种植。”常德盛说,2015年村里开始推广有机农业,种植1200多亩有机稻,不施化肥、不喷农药,去年产量达49万公斤。品质提升了,“蒋巷大米”身价看涨,从每公斤6元涨到20元,还不愁卖。
“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我们现在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常德盛说,村里投资建设粮食烘干中心,实现粮食生产包装一条龙,而生产剩余的残渣又用来饲养畜禽,畜禽的粪便用于生产沼气,沼气渣输送到农田做肥料。
今年,蒋巷村拿出300亩田专门种绿萍。“绿萍是富含氮磷钾的传统绿肥,肥力高,还没有污染。”说起这些,常德盛兴致很高,他告诉记者,这些厚如被子的绿萍铺在稻田里,经过耕地机翻耕,就能酝酿出宛如黑土地般肥沃的土壤,种出品质更好的大米。
如今,蒋巷村的农田一年只种一轮水稻,到了冬春季就休耕,围网养鹅,万余只大白鹅变成田里的“除草工”“施肥员”。养大的鹅卖出去,又能成为一笔创收。
守好生态发展底色
好生态已经让蒋巷村人尝到甜头。走进蒋巷村生态园,湖面碧波荡漾,芦苇与茭白镶嵌岸边,丰富的游乐项目野趣横生。生态园每年能吸引近20万人次游客,一年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
“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不能少的底色。”常德盛说,村里曾经办过一家化工厂,投产两个月利润就超百万元。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警醒了他们,绝不能只顾发展经济而毁了家园。
“环境是村子的根,这些年,我们集中力量搞环保,打造绿色循环系统,再也没有引进过一个污染项目。”常德盛说,如今,村子里建起生活污水处理厂、秸秆气化站和空气质量监测站,生态园主干道两侧设立26公里生态林带,全村绿化覆盖面超60%。
3年前,蒋巷村投资约4000万元,建成常熟第一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游客到这里娱乐休闲、田园观光、研学体验,实地感受现代版的“桃花源”。“眼下,我们又全面升级改造生态园内的河道、植被及基础设施,引入专业团队打造‘嘎嘎部落’亲子乐园,探索‘党建+旅游’发展新模式,‘旅游旺家’的路子越来越宽。”常德盛说。
今年,蒋巷村在发展清洁能源上下功夫,联合中国电力打造全省首个零碳乡村。记者看到,蒋巷村村委会停车场的棚顶以及办公区、公用房的屋顶上,光伏板支架已安装到位,村里总共将架起2万平方米的光伏板,投用后1小时能发电1000千瓦时,用不完的还能卖出去。
“美丽家园需要村民共同守护。”常德盛提到蒋巷村人一起制定的村规民约,有不少“约定”跟环境保护有关,如禁止向村域河道倾倒垃圾。村里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已有4年,村民自发成立环境监督队伍,睁大眼睛盯住破坏村庄环境的事。
“人间天堂”有了现实模样
在蒋巷村居民区,去年刚修好的一条干净整洁的健身步道,串联起小别墅、老年公寓、农民小菜园、小公园和护理院,路两旁还点缀着绿植景观、凉亭、座椅和健身器材,村民的爽朗笑声不时响起。
“我们已经实现家家住别墅、大病有报销、年底有分红。”常德盛报出蒋巷村的几个数字:集中居住区建成186幢“小洋房”;新建158套三星级标准的老年公寓,满60岁的村民免费入住;满足年龄要求的老人还可“按老取酬”,每月最高有2300元养老金。
2020年,村里投资建成医养结合的养老护理院,到护理院入住的老人,村里每人每年补贴1万元,首次入院的一次性奖励6000元。为让村民的精神生活也“富”起来,村里建成图书馆、电影院、科普馆、远程教育中心,开展“读书学习先进家庭”评选。
“农民最大的梦想是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城里有的,村里都要有;城里没有的,村里也要有。”为了这个梦,常德盛带着乡亲们奋斗了几十年。
在常德盛眼中,蒋巷村能有今天,靠的是3件“法宝”:让党和国家政策落地生根;让科学在蒋巷开花结果;实干、苦干、巧干,定下目标拼命干,抓住机遇快速干。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蒋巷村十年来的发展成效,他觉得“天堂”再合适不过。
“这个词代表着幸福,在党和国家政策引领下,蒋巷村变得绿色、优美、整洁、和谐、幸福,收入也高了,‘人间天堂’有了现实模样。”常德盛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生态美家”的基础上,搞好“精神传家”。这几年,他把精力主要花在培养年轻一代上。“新时代继续走好乡村振兴之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守好蒋巷村这个‘天堂’,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精神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