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红色故事微朗读㉒丨张悦阳:《李大钊:以“青春”之我奋斗“青春”之国》
2021-07-08 14:50:00  
1
听新闻
本期朗读者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张悦阳,朗读作品:《李大钊:以“青春”之我奋斗“青春”之国》。

“诚实,谦和,不多说话。”“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既像文士,也像官吏,又有些像商人。”这是李大钊留给鲁迅的印象。

记录于1924年9月的一小段珍贵视频则提供了李大钊的另一种形象:在莫斯科大剧院,李大钊在“不许干涉中国”协会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向全世界介绍正在经受苦难和压迫的中国。他双眼明亮,双手挥舞,激情澎湃,台下听众掌声雷动。

这就是李大钊,谦和又激昂,浑厚又磅礴,包容又坚毅,以全部青春践行初心和誓言,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青春》在青年中传诵,办公室成革命青年聚集地

“春日载阳,东风解冻。远从瀛岛,反顾祖邦……致我为青春之我,我之家庭为青春之家庭,我之国家为青春之国家,我之民族为青春之民族。”2021年4月3日,在李大钊北京故居前,李大钊之孙李亚中朗诵祖父的文章《青春》节选。他说,这篇文章是祖父当年革命的号角和誓言,祖父为此奋斗始终,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916年的北京,“共和”沦为摆设,袁世凯称帝而亡,北洋军阀粉墨登场。获悉国内的腐朽动荡,即将结束日本留学的李大钊夜不能寐,写下了名篇《青春》。这时,他27岁。

李大钊将这篇8000余字的文稿寄给了在早稻田大学求学时结识的陈独秀。陈独秀被文章荡气回肠的气魄和精辟透彻的说理所打动,当即刊发在1916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

文章提出青年人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这篇文章庄严宣示了青年的神圣使命,教育并帮助高君宇、邓中夏、缪伯英、许德珩等一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后来成为九三学社创始人、领导人的许德珩晚年仍能背诵其中许多警句。

李大钊热爱青年,愿意同青年人在一起。1917年12月,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位于北大红楼一层东南角的两大间办公室成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等进步青年的聚会之地。他们尤其喜欢这里学术自由的空气。每逢图书馆到新书时,聚会的年轻人可以先睹为快,新书也成为讨论的资料。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后成为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张申府回忆,那两间房子成了新思想运动的中心、大本营。

1918年6月,李大钊等发起筹备“少年中国学会”,把创建一个“少年中国”作为理想。在他的影响下,赵世炎、高君宇、何孟雄、刘仁静等一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走上了革命道路。

标签:
责编:黄慧敏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