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镇江:抢抓机遇 “大棋局”中打造“三座城”
2021-05-26 08:5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万里长江与千年大运河,在这里交汇;历史的荣光与现实的奋进,在这里激荡。

位于长三角“地理中心”的镇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镇江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紧抓宁镇扬“小三角”,全面对接长三角“大三角”,在大格局中求得大发展。

“要抢抓机遇、精心谋划,主动拥抱、深度对接,注重产业导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在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大棋局’下实现融合发展。”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说,镇江将致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长三角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沪宁线重要创新创业、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

左右逢源, “一体两翼”连接东西两大都市圈

5月14日,句容市发改委举行S6号线(宁句城际)轨道交通句容段票价制定听证会。初步方案显示,从句容站乘坐轨道交通到南京新街口站,全程票价为9元。这个价格,低于南京市溧水城区到新街口的地铁票价。

融入南京、接力镇江,是句容发展新定位,也是镇江推进宁镇扬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去年12月5日召开的第四届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上,镇江市市长徐曙海就表示,同心同德、精诚合作,共创南京都市圈建设美好未来,共推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共享一体化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

一座城市的振兴,一定要融入区域大格局中才能得以实现。地处黄金水道十字路口的镇江,向左,是南京都市圈;向右,上海都市圈近在咫尺。如何积极融入两大都市圈求发展?镇江规划先行,挂图作战。连接市外,连镇铁路建成通车,南沿江城际铁路线下工程基本完成,宁句城际轨道建设稳步推进,扬马城际铁路、宁句城际南延等拟建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加快,312国道宁镇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和仪禄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初现端倪;挖潜市内,“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发展布局正在加快构建,推动着全市产业集中集聚集约统筹发展。

“一体”即打造中部城市协同发展区,推动现有中心城区“向西”串联镇江高新区、韦岗、高资、下蜀、宝华片区,“向南”串联南徐新城、官塘片区、丹徒新城,并与丹阳主城紧密相连,通过加强老城区更新改造,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研发经济、创意经济,加快人口集聚、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首位度。

“东翼”打造产业协同发展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加快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优化结构,积极打造产业融合发展高地,如丹阳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建设丹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园区,打造对接苏锡常的“桥头堡”。

“西翼”打造创新协同发展区,积极探索“生态+创新+产业”模式,重点发展新能源、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和生态农业,着力打造长三角令人向往的山水田园福地。目前句容下蜀正和南京龙潭滨江港城共同建设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核心区、临港高端先进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城镇。

“北线”为沿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转型发展带,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优化开发利用岸线结构和布局,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江绿廊”。新民洲、高桥等镇江扬州毗邻区域正协调联动,探索镇扬融合发展经验。

“中线”为产业创新发展带,依托G312、G42,打造形成横贯镇江中线的产业创新带、战略增长极。作为G312产业创新走廊重要节点的官塘创新社区,已吸引阿里和润数字产业园、镇江数据湖产业园、东南大学研究院、西安理工校企联盟等重磅项目落户。

“南线”为绿色生态发展带,主动融入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共建长三角中心区“绿丝带”,协同打造宁镇生态廊道,发挥自然禀赋、依托现有基础,打造面向城市群服务的“菜篮子”“后花园”“休闲地”。

相加相融,

科创“朋友圈”推动产业迈向新高峰

3月30日,春节后镇江首场外地产业项目推介会,放在了上海,现场26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23 亿元。缘何选择上海?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是,上海已连续3年成为镇江最大的投资来源地。

近年来,镇江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不断强化自身在空间资源、交通区位、综合成本上的比较优势,更好地承接长三角“龙头”上海的科教和产业溢出,积极探索“研发在上海,制造在镇江”的跨区域联动发展模式,实现错位发展、区域协同、合作共赢,促进双方合作从“相加”走向“相融”。

镇江以“飞地”建设为切入点,打造创新合作示范区,促进上海的创新链与镇江的产业链深度融合。目前该市和上海交通大学达成深度合作,并依托上海交大科技园的平台载体建立创新合作示范区,江苏唯益换热器有限公司、江苏迅捷装具科技有限公司及琦瑞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的4个创新合作项目入驻。

与镇江企业交易最紧密的两个城市,一个是上海,另一个则是南京。南京来镇江的投资项目在数字经济上表现亮眼,主要包含电子器件的研发制造、互联网和数字文创等成长性更高、对年轻人吸引力更强的产业。

南京市江宁、溧水和栖霞这3个区与镇江直接接壤。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南京来镇的投资项目约70%来自于江宁、溧水和栖霞,约60%落户在句容市。镇江充分发挥区位临近的优势,接受南京创新资源的强辐射,招引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在镇江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邮电大学在镇江设立技术转移中心。紧邻南京仙林大学城的句容市宝华镇,则积极与南京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园。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的城市定位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镇江的城市定位是“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两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推动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

扩大科创“朋友圈”。镇江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镇江国际研发社区,推动共建联合创新中心,目前已建成16家,约占全省总数的1/6。同时强化科技合作交流,近年来镇江与南京大学等30多所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省内外16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中科院产学研合作项目经济效益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领先。5月底,2021年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大会暨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对接活动将在镇江举行,届时将进行南京都市圈创新券通用通兑合作协议签约。

深化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十四五”期间,镇江明确重点发展四大产业集群、八条产业链,无论是周边的南京、扬州,还是稍远的上海、苏州,均能在镇江找到相应的建链强链、延链补链项目。该市编制招商地图,围绕八条产业链制定产业图谱,涵盖产业链条图、区域分布图、重大项目图、重点企业图、产品品牌图以及重点企业、项目、产品、基地、长板、短板等清单。今年一季度,镇江新签约内资1亿元以上或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产业类项目106个,总投资641.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53.5%。

联动合作,

居民共享一体化发展成果

长三角三省一市地缘相邻、文脉相通、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是国际、国内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2020年区域旅游人数占到了全国六成以上。近年来,三省一市文旅主管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战略机遇,建立起有效合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和丰硕成果。

4月22日至24日,第二届长三角自驾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21中国大运河“驰骋文旅”活动在镇江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和长三角部分城市自驾俱乐部的自驾游爱好者齐聚西津渡,举办“百车千人游镇江”、百辆房车嘉年华展示并巡游等活动。千名自驾游爱好者根据镇江精选的4条游玩线路,体验、游览镇江丹阳、句容、丹徒等特色自驾游线路和景点,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第六届长三角慢生活旅游峰会暨第四届长三角慢生活旅游目的地联盟峰会、长三角民俗文化系列活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与安徽宣城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签订合作协议,去年以来,长三角文旅融合活动频频在镇江举行,背后是该市深化长三角公共服务联动合作的努力。

镇江建设全市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并对接南京都市圈预约挂号平台,接入医疗机构46家;镇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接入“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网通办”平台,满足职工异地办事需求;开通南京—句容城际公交,提升宁镇居民出行的便利度;宁镇扬三地实现公交一卡通,扩大公交一卡通使用范围;南京禄口机场在镇江建立异地候机楼,实现了航班查询、机票销售、异地候机服务的无缝对接……一系列便民举措,让居民共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

今年3月份,在镇江海事部门推动下,镇江六圩水上绿色服务区与环保船“京润环保002”轮签订合作协议,由服务区统一安排污水接收船上门接收船舶污染物。此前,该市已经探索构建“船—港—城”一体化综合治理体系,实现“一零两全四免费”船舶污染物治理模式全覆盖。目前镇江正与长江、大运河沿线城市共同推进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治理,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协同建立长江干流跨市联防联控联治机制。

与此同时,镇江以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为目标,深化省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高水平举办国际低碳(镇江)大会,深入开展与长三角城市在低碳管理、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生活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