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苏州:沪苏同城 行进在一体化发展前列
2021-05-26 08:4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

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不断向纵深挺进,当决定未来的一个个重大布局落子如飞,苏州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彰显新担当,已成为这座敢为天下先的城市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在这个共同的机遇面前,苏州时刻保持最良好的状态,不断发挥制造业基础扎实、生活成本适中、文化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政务服务高效的比较优势,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找准定位、深化合作,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展现出更多更大作为。

苏州,正用高度的行动自觉和精准的实干举措,阔步行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前沿!

夯实一体化发展内涵

3月23日,苏州市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在吴江区召开,部署示范区建设新目标,即在沪苏同城化上率先探索大力推进,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制度创新,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中始终走在最前列。

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挂牌以来,苏州始终把服务好、推进好示范区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坚持“高点定位”“全域视野”“全面接轨”三大理念,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全力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2020年,苏州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总投资1346.8亿元的102个项目开工,中车交通绿色协同创新产业示范区、恒力智能化超级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累计探索形成32项制度创新成果,建立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和统一执法“三统一”的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开通跨省公交线路8条、毗邻公交线路2条。

协同推进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凸显了苏州全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的行动自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大战略、大机遇、大责任,更是苏州奋发作为的大舞台。苏州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交通、信息、科技、环保等12个专题工作组,负责开展专题合作对接。强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加大统筹力度,开展服务、协调和保障工作。

与此同时,牵头落实好《苏州行动计划》,编制苏州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重清单”行动计划表,涉及35项重点工作任务清单、44项重大平台项目清单、16项重要改革举措清单及8项指标。

2020年11月20日,苏州市赴上海举办长三角一体化对接说明会和城市推介会,展示苏州新时代发展新风貌,深入推进“沪苏同城化”,加快构建苏州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接轨上海新格局。推介会上,90个专项合作和项目合作协议签约,涉及政务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协作、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市场开放以及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等领域。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苏州坚持以上海为龙头,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找准定位、深化合作,在迈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积极探索推进“沪苏同城化”。苏州先后与上海签订《上海虹桥商务区战略合作协议》《“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协议》《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太仓—宝山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全面开展。

当前,苏州将“沪苏同城化”相关表述纳入相关规划及政策文件中。在《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用专门章节聚焦加速沪苏同城化,提出强化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地位,打造融入上海先行区,推动沪苏跨界合作取得更大实效等具体内容。

苏州还积极推动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召开合作峰会,与无锡、常州签署《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与南通签订《关于加强苏通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并落实协议重点任务分工。

苏州不断夯实一体化发展内涵,以合作共建推进市域统筹发展。推动苏相合作区创新发展,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课题,开创苏相合作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崭新局面,扩大合作共建成果;稳步推进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构建创新合作、双向流动、融合发展的新格局;高质量推进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新时代对外合作示范区的“金名片”。

高质量推进一体化发展

5月6日,上海长三角科创企业服务中心苏南中心在苏州揭牌,苏州科创企业上市服务战略合作联盟成立。计划至2023年,服务50至100家科创企业,推动10家以上企业登陆科创板;至2025年,集聚、培育100至200家科创企业,推动20家以上企业登陆科创板。

4月29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苏州市政府签署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全面展开合作,建立更有效率、更加开放、共同发展的沪苏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机制。

3月31日,目标打造长三角科创项目落实第一站的嘉太科创产业园——沪太同城先行区在太仓启动,计划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为沪太两地深化合作、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

苏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按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快进键”。

强化交通互联互通,放大“同城效应”。交通运输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领域、关键支撑和重要载体。苏州不断提升交通能级,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沪通铁路1期工程全线运行;在建的苏州轨交S1线与上海轨交11号线实现对接;康力大道对接东航路建成通车……苏州将深度参与、共建共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围绕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等各方面,加强交流对接、深化务实合作,全面融入共建北向拓展带。

深化协同协作,构筑科创高地。苏州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积极打造“三大基地”,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苏州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技物所苏州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相继建成投用。未来,苏州将加快构建完善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合作新机制,充分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作用,积极参与建设区域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协作和科技服务网络,努力成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协同创新区。

突出共建共享,提升治理能效。苏州携手周边城市,突破行政体制限制,在社会治理领域开展共建共享。吴江省际交界河湖实施“联合河长制”,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昆山市与嘉定区、青浦区设定“联防联治区”;太仓市与宝山、嘉定三地共建新浏河清水通道维护区及“嘉太生态区”,并开展大气监测合作。苏州还将健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研究跨区水事协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受益和投入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等,协同推进太湖、浏河、太浦河等水环境整体改善。

面对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苏州积极贡献长板,不断提升一体化水平,更好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

释放一体化发展红利

5月1日晚,“2021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上海五五购物节”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百亿让利约惠沪苏”“五五购物节”苏州会场在金鸡湖湖滨广场同时启动。在“五五购物节”带动下,苏州市各大商圈、旅游景点人声鼎沸。数据监测显示,当天,苏州市100家重点商贸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

作为一体化发展成果的直观缩影,从“五五购物节”对消费的显著拉动中可以窥见,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为苏州注入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同时,一体化正在全方位融入苏州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增强百姓幸福感获得感。

办事更方便了。3月初,苏州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跨省通办综合服务窗口揭牌,标志着跨区域综合性服务窗口在苏州市正式落地。该窗口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和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工作机制,为有异地办事需求的企业、群众提供网办引导、办事咨询、材料代收、协调流转、证照代发等服务。目前,可提供涉及14个部门、108项事项的跨区域办事服务。

看病更省心了。持续提升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水平,在省内率先实现与上海、浙江、安徽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联网医疗机构达7700余家。各区县也纷纷与上海相关医院建立起不同程度的专科业务协同发展合作。例如,苏州科技城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作建设肿瘤中心,相城区人民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挂牌“长三角合作医院”,吴江区5家二级以上医院加入长三角一体化远程会诊平台,把更强大的医疗健康资源搬到了百姓家门口。

上学更容易了。张家港成立“樊春海院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室”,工作室以优秀教练员培育、“强基计划”优选、“高端竞赛”攀登等项目为纽带,开展师生专项培育工作,探索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培育机制,指导张家港市基础教育拔尖人才早期培养工作。太仓启动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等高端教育资源项目,持续引进国际优质教育集团资源;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实施太仓教育现代化样本学校推进项目。吴中区江苏省外国语学校依托上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日语课程整合,提升课程特色与品质。相城区与上海世外教育集团运营管理新建学校(相城高新区实验小学及其附属幼儿园)签订正式协议。

增加获得感、提升幸福感始终是苏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系列举措的推行,释放出强劲的民生红利,让百姓感受到了一体化发展的“好”。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