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援鄂前线,那些书写担当的青年
2020-02-27 06:4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鏖战在湖北战“疫”前线的江苏医疗队中,一批85后、90后正扛起担当。他们中,有独当一面“运筹帷幄”的选调生干部,有不畏艰险冲在前的医疗骨干,也有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男”丁格尔……

“带着大家平平安安来、平平安安回”

连线对象:省卫生监督所副所长、第二批江苏援鄂医疗队副领队 吴 伟

1月27日接到通知,1月28日奔赴武汉。一到武汉,医疗队接管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3个病区。摆在吴伟面前的,除了195个病床的救治任务外,更紧急的是院感防控。

“江夏第一人民医院不是专业的传染病医院,前期院感防控不是很到位,我们到达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协调专家进去,摸排风险点,细化院感方案,并且改造硬件,设置相对独立的两个通道,以及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防止交叉感染。”吴伟说,为了保护战力,医疗队3次组织专家对队员进行防护培训,并进行现场演练,逐一过关。

科学合理地分配人力也极为重要。吴伟说,为了保证医护人员有充足的体力,方案安排大家每两天轮休一天。“我们要‘打胜仗’,也要‘零感染’,每个人都要把自己保护好,每个人都要平平安安来、平平安安回。”

最让吴伟振奋感动的,是医疗队里党员们的表现。“进临床第一天,大家心里都没有底。14个党员主动报名,组成突击队,第一批进病房!”吴伟说,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深深感染了大家。医疗队共138人,有32个党员,到达武汉后成立临时党支部,第二天开展重温誓词活动,当天有87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最感动的是队员们团结一致、守望相助”

连线对象:省卫生健康委药政处副处长,江苏对口支援黄石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物资保障组组长、黄石联络保障组副组长 汪海波

作为物资保障“大总管”的汪海波,每天80%的工作是接听电话。这些电话主要来自社会爱心人士、企业和单位等的捐赠咨询。“最忙的时候平均一个小时能有20个电话,每天至少有30个人加我为微信好友。”汪海波说,捐赠的物资大到几百万元的医疗设备,小到吃的、用的,他需要一一登记,并向对方提供相关信息。

每天晚上,等到电话渐少,汪海波都要整理手上“存货”——当天有多少物资进库,用出去多少、日库存多少,可以支撑几天?这些数据都要统计好上报给前后方指挥部,以便及时协调保障供应。等他忙完这些,往往已过凌晨1点。

进入黄石一周,汪海波最感动的还是江苏医疗队员们团结一致、守望相助。“大家来自全省56个单位,一直都是密切配合,辛苦不言苦,艰难不畏难,凝聚力战斗力十足。”

“尽己所能给病人最好的治疗”

连线对象: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队员 徐 剑

徐剑已有13年医疗工作经验,在黄石市中医医院ICU病房支援,这里收治有10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新冠肺炎不仅损伤肺的呼吸功能,还会影响到病人的心血管、肾脏等多个脏器功能。我们每天进入污染区之后,会把每个病人的病情过一遍,了解清楚病人的生命体征状况、各个器官功能的状况以及现在在做哪些治疗等,然后每小时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每个器官功能变化,如果发现病人病情变差,要及时进行置管、气管插管、血液净化等处理。”

“危重症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救治难度较大,救治成功率也不如重症、轻症患者高,医生成就感会低一些。”徐剑说,作为“老”医生,他也会开导在危重症病房一起战斗的队员,鼓励大家保持好心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给病人最好的治疗,尽最大可能去帮助病人。

“用暖心故事为医护人员舒缓压力”

连线对象: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一级主任科员 吴苏凌

85后吴苏凌所在的工作组是前线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和宣传报道组,他负责的部分有点像参谋,也有点像整个指挥部的信息“中枢”,不仅头绪多,而且多数还很紧急。

比如宣传,每天早上要根据当日工作重点,协助各方媒体开展采访报道,提供线索、搜集素材、核准数据等。比如信息,每天要跟黄石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对接,详细了解医院当天收治患者的人数、病情危重程度、各项检查结果和相应治疗手段等信息,在傍晚形成量表供专家组参考,此外还要全程参与前方指挥部的大小会议活动,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几乎每天忙完都要到夜里一两点,回住处还要进行各项消毒,躺下休息时得有3点了。”吴苏凌说。

医疗队成员来自全省58家医院和机构,其中不少是90后、95后。他们平时在充满危险的病区里紧张工作,下班后也单独隔离居住,工作和心理压力都很大。吴苏凌说通过宣传多讲暖心故事,能帮助医护人员舒缓压力,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还可以缓解病人和群众的恐惧心理,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温暖的护理是护士服赋予的使命”

连线对象:江苏省老年病医院护士 胡彧波

2月11日,到达黄石后,胡彧波被分到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

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跟对普通患者的护理完全不同,他们病情重、变化快,需要管床护士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较好的处理能力,这对23岁的胡彧波来说是一个挑战。“每次上班前都要向上一班同事了解每一个患者的生命体征、正在使用的治疗、呼吸机参数、患者气管情况等。接着就是根据医嘱进行一天的输液治疗,针对部分患者,还要进行吸痰、抽血气等操作。此外,每隔一个小时需要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呼吸机管路、记录患者尿量、胃肠营养情况等,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处理突发状况。”

在重症监护病房,因为没有家属在身边,护理人员在承担治疗工作的同时,还要帮一些患者解决心理和生活问题。“ICU里有一部分患者的意识是清醒的,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十分焦虑,我们不断地耐心解释、安慰、照顾。”胡彧波说,“在这里我也深刻地体会到,温暖的护理是身上这件护士服赋予我的使命。”

本报记者 郁 芬 白 雪 胡兰兰 方思伟 本报通讯员 张 婷

标签:医疗队;护理;治疗
责编:王迅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