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下一阶段经济工作
怎么看 怎么办 怎么干
中国江苏网讯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是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建设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的现实路径。
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提“产业集群”一词,其核心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由于分工专业化和交易的便利性,产业集群可提高区域生产效率并产生滚雪球效应;产业集群亦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因为创新往往需要多个相关企业及科研部门的共同参与,而这恰与产业集群“蛛网式互联”模式契合。
我省制造业集聚度较高,集成电路产业、计算机互联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汽车产业在全国占有较大份额,领先优势突出,具备集群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特三提升”,
打造高水平产业集聚区
没有特色产业集群,特色创新集群就无从谈起。
省工信厅负责人谢志成认为,我省建设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必须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在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集聚协同融合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聚焦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产业集聚载体,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互动,创新产业发展组织方式,构建产业发展生态网络。
7月,江苏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明确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研究出台培育实施方案,重点培育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培育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高端纺织等4个综合影响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新型产业航母。
9月27日,常州高新区30个总投资达145亿元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中瑞(常州)国际合作产业园同日揭牌,争取到2025年累计引进瑞士及德语国家企业30家,带动关联内外资中小企业引进60家。“依据已有产业基础,常州高新区将重点聚焦光伏智慧能源和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打造地标性特色产业集群。”常州市委常委、常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介绍。
记者采访发现,现有产业集群基本都依托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产业示范基地等各类产业集聚载体,奥秘就在于这些载体能够“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
在位于南京软件园的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记者看到,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与服务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四大特色服务平台功能完备。去年以来,知名集成电路企业晶门科技等落户南京软件园,灵动微电子等中小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也纷纷加盟。目前南京软件园已吸引3000余家企业注册,从业人员超10万人。
南京拥有何种“特质”,能够引来众多集成电路领军企业?晶门科技相关负责人自揭谜底:“公司是被南京产业的广度、厚度,以及办事速度吸引而来。江北新区正着力打造集成电路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扶持力度之大,发展环境之优,前所未见。”
致力于打造“芯片之城”的南京,正以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为支撑,大力创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创新中心,带动产业链、创新链跨越发展。今年上半年,南京软件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30.9亿元。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江苏路径已然明晰:依托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集聚载体,以“一特三提升”(打造特色创新集群,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智能制造普及率)为抓手,聚集资源、集中突破,提高主导产业集聚度,完善研发、检测、认证、信息服务、人才培训、创业辅导等公共服务功能,从而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带动区域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成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融合发展,推进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
“未来制造业一定是服务业!”去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马云的一席话振聋发聩。事实上,在“微笑曲线”中,中间是制造,左右两端利润率高的研发和营销都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因此,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成为引导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
苏州赫瑞特电子专用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高端半导体市场。走进其制造车间,一批批研磨抛光机正在包装运出,而随产品一同“输出”的,还有赫瑞特的技术维护团队。“我们长期服务市场,在不同行业建立完整技术应用体系,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赫瑞特集团工业总裁王涵印介绍,公司已实现从产品制造商到产品服务商的转变,产品销往国内29个省市区,并远销多国,实现业务规模和效益“双提升”。
位于无锡的双良节能公司,不仅为中国国家会展中心、意大利米兰里纳特国际机场等全球100多个冷热电联供项目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还进军“云端”,为3万多存量客户群打造全生命周期节能运维服务。目前,双良云平台已应用到数百家国内外用户的1000多台能源设备中,为不同用户综合节能20%-50%,减少管理成本15%-30%。“从单一的‘卖产品’到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托管,双良节能正在向服务型制造模式不断嬗变。”双良节能总经理刘振宇说。
“单纯出售产品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和客户诉求,必须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江苏省金融研究院新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蒋昭乙认为,江苏制造业企业众多,必须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
早在2015年江苏就率先出台《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工作意见》,确定总集成总承包、个性化定制等6大重点发展领域,认定一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并免费培训数千家制造企业。然而,放眼全省,大部分企业提供的服务,还处在服务型制造的“初级层次”。对此,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石奇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服务型制造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高端要素保障,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江苏制造企业重点可聚焦发展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从而引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巧借“智囊团”,培育集群发展促进组织
创新产业集群,离不开“智力支撑”和组织加持,需要构建全新产业生态网络。
苏州工业园区有这样一家企业,它创立仅7年,却成为第一个把原创生物药授权给世界500强制药巨头的中国药企;它研发的生物创新药信迪利单抗上市在望,这将成为我国首批上市的生物创新药……不断创造这些纪录的,正是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信达生物由海归博士俞德超于2011年创立,致力于开发、生产和销售用于治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单克隆抗体新药,目前是中国生物制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建立国际化人才团队是创新的前提。”信达生物首席运营官周勤伟介绍,信达生物高级人才实行全球招聘,拥有800多名员工,其中博士、硕士占1/3以上,有着数十年制药经验的海外归国专家80多位。而能吸引这么多全球精英集聚苏州,与当地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密不可分。
4月20日,南京市与清华大学宣布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这是“计算机界诺贝尔奖”图灵奖的唯一亚裔得主姚期智院士的首次创业。此前,北京、武汉、西安等城市均发过邀请,但姚期智院士最终选择南京,看重的正是当地产学研结合紧密的科技创新计划。
“学者最擅长搞研究,最怕琐碎事务。研究院的成立多亏政府部门的助力。”姚期智院士团队成员徐葳教授感慨,栖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派出专人“保姆式”跟踪服务,遇到问题迅速协商解决,解决了后顾之忧。
见微知著,增强产业集群带动力,需要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量身定制不拘一格、灵活务实的人才引进政策,让新型研发机构更好面向全球精准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使用人才。
政府人手不够、力所不逮怎么办?谢志成建议,依托产业联盟、行业协会、专业服务机构等社会化主体,创新产业发展组织方式,培育新型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形成组织共治的集群发展模式。地方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委托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承担集群发展管理职能,重点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行业交流、市场拓展、构建专利池等服务,着力构建政府、企业、大学和研究院所、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创新要素有机融合的开放式集群创新网络,促进产业集群持续提升发展。
本报记者 杭春燕 付 奇
本报实习生 万 晨 双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