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自9月1日起,我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全省超10万普查人员要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对860多万市场主体一一上门摸清其基本信息,这不能不说是场攻坚战。9月28日,记者跟随南京江北新区的普查员对上门清查一探究竟。
9月28日,南京江北新区普查员在弘阳广场一男装零售店开展经济普查清查工作。
陈洪彬和昌逸尘,都在江北新区经济发展局做统计工作,昨天他俩一早要去的是南汽集团。见到南汽集团总经办综合统计主管张效伟后,两人先亮明调查证说明来意,而后核对了集团营业执照,再取出一张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清查情况表。记者看到,这张表并不复杂,需要填写的内容包括单位名称、法人姓名、所在地、注册地、行业类别、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张效伟按要求认真填报完毕,记者粗略一算也不过几分钟,而从进门开始调查到结束,一家单位大约也就需花10来分钟的时间。
就这么简单?陈洪彬解释说,在上门清查前,我们已和普查对象进行了沟通衔接,这样现场清查填表才能更高效。随行的江北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吕永忠表示,这次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8年12月31日,调查的是包括企业、个体经营户等市场主体今年年度的经营数据,现在全年未结束,所以,先期开展的单位清查只是要查实单位数和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信息,确定普查对象的身份,做到心中有谱,为明年正式普查登记做好铺垫。
时隔五年开展的第四次经济普查,旨在精确描绘我省经济发展的“实时全景图”,而这几年里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无疑是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不过,对普查员来说,上门清查互联网企业有时会增加不少的“麻烦”。据陈洪彬介绍,有一家网络企业,专门为创业者提供一条服务,从工商注册到提供仓储等,他们发现有约200家企业注册在了同一个地点,但这些企业的经营活动却分散各处,为了确保普查单位不重不漏,他们只能一家一家地去跑。“那些‘口袋’单位、隐性单位、‘房中房’、‘楼中楼’、‘厂中厂’、‘店后店’、注册地与经营地不一致的企业、同一执照经营地经常转换的个体经营户、情况复杂的商住楼、都市村庄、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等,都是我们的清查重点。” 陈洪彬说。
记者 吉强